电池霸主易主:比亚迪为何销量第一,市值却不及宁德时代?
2025年3月。中国资本市场见证历史性转折。比亚迪市值超越宁德时代。近400亿的差距。新能源王座易主。
但耐人寻味的是。2024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400万辆。全球第一。而宁德时代同期营收却出现下滑。首次录得年度收入萎缩。3620亿元的数字比前一年缩水10%。销量王者为何在资本赛场一度落后?这背后是两种商业模式的终极对决。
“军火商”与“整编军团”的本质差异
宁德时代是典型的“军火商”。向几乎所有车企供应电池。特斯拉、理想、蔚来都是其客户。这种B2B模式让宁德时代享受整个行业增长的红利。2023年其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场份额达36.9%。相当于全球每售出10辆电动车。就有近4辆使用宁德时代电池。
比亚迪则像“整编军团”。从电池、电机到整车制造。甚至半导体和储能。几乎全部自研自产。垂直整合带来显著成本优势。其整车毛利率在2024年达到19%。但这种闭环模式也带来问题——其他车企视比亚迪为竞争对手。而非供应商。
价格战与利润空间的残酷挤压
2024年碳酸锂价格暴跌。从每吨60万元跌至7.49万元。电池平均售价随之下滑25%。宁德时代虽然销量增长19%。但收入反而下滑。
但诡异的是。宁德时代2024年净利润反而创下新高。507.45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毛利率升至24.44%。反观比亚迪。尽管营收高达7771亿元。净利润402.54亿元。仅为宁德时代的80%。
资本市场更看重盈利质量。宁德时代单靠电池就赚取更高利润。比亚迪卖车赚的是“辛苦钱”。
天花板与地缘政治的双重制约
宁德时代面临增长瓶颈。国内市占率已从52%降至47%。车企纷纷自研电池。特斯拉的4680电池量产超预期。理想投资百亿建厂。宁德时代不得不征战储能领域。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93GWh。但全球市占率却下滑至36.5%。
比亚迪则受制于地缘政治。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限制使用中国电池组件。尽管比亚迪计划2025年出口增长90%。但海外壁垒越来越高。
技术路线分歧:多元与专注的博弈
宁德时代技术路线多元。三元锂、磷酸铁锂、钠离子、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其麒麟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0%。神行电池支持超快充。
比亚迪专注磷酸铁锂路线。刀片电池五年未大规模换代。虽然安全性和成本有优势。但高端市场需要更高能量密度。
资本市场估值逻辑的根本不同
资本市场将宁德时代视为高科技平台公司。给予更高估值溢价。比亚迪则被看作高端制造企业。估值受传统车企牵引。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就是信号。他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而伯克希尔增持西方石油等传统资产。反映其对新能源行业估值泡沫的担忧。
未来之战:生态与技术的较量
宁德时代正积极出海。德国工厂已投产。匈牙利工厂建设中。其H股上市计划融资50亿美元。为海外扩张储备弹药。
比亚迪则加速技术迭代。天神之眼将高阶智驾门槛拉至10万级。兆瓦闪充实现5分钟续航400公里。同时加大储能布局。2023年全球储能系统直流侧出货量夺冠。
两种模式。没有绝对胜者。宁德时代需要打破单一依赖。比亚迪需要开放生态。这场万亿市值之战。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