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风波平息!三方致歉背后 藏着中国汽车更重要的命题
——理想、汽研、东风柳汽联合声明事件深度解析
理想i8的碰撞测试视频炸了。
像一颗深水炸弹。
卡车驾驶室翻飞的画面疯传。
72小时。
舆情漩涡吞噬三个巨头。
现在尘埃落定?
8月6日19时整。三份公章压在一张联合声明上。理想汽车道歉。中国汽研道歉。东风柳汽回应。
真相是什么?
测试目标很纯粹:验证理想i8被动安全。
移动壁障车。
这四个字被忽略了。东风柳汽乘龙老款卡车扮演的角色。不是靶子。是标准测试工具——中国汽研后续才补充的关键信息。
行业哗然的本质?
传播失控引发的连锁反应。
理想承认了:未预估品牌关联风险。
汽研坦承了:信息发布不完整。
核心冲突点撕裂网络:
当卡车被撞飞的画面成为流量密码——
商誉损伤已成定局。
道歉声明中藏着关键修复:
"测试非对标其他品牌安全性能"
字字千钧。
理想致歉的深层逻辑?
危机公关?当然。但不止。
行业竞合的边界被重新勾勒——
"避免贬损性对比"写入三方倡议书。
汽研的反思更有痛感:
"坚守科学、客观、中立原则"
像一柄重锤敲在所有检测机构心上。
东风柳汽的回应堪称教科书。
不诉苦。不煽情。
搬出 "自立自强 为国为民" 企业精神。
用 "高品质+可信赖" 质量方针稳盘。
最后落子国家战略:
汽车强国。
三方倡议书藏着更深的火药味:
要求全行业杜绝不当竞争行为。
呼吁聚焦车辆安全技术创新。
字缝里渗出共识——
中国汽车需要竞技场。
不是斗兽场。
事件给行业的耳光够响吗?
测试规程透明化刻不容缓。
信息发布颗粒度急需精细化。
更重要是心态革命:
安全测试本质是技术迭代。不是营销弹药。
结尾抛个问题吧:
当2025年中国新能源渗透率突破 60% ——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行业生态?
答案或许藏在声明最后那段话里:
"以技术进步和产品实力推动产业升级"
车是载体。
人心才是方向盘。
文|引擎观察室
数据来源:联合声明及公开信息
原创声明:本文聚焦行业反思,不构成任何品牌评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