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豪华SUV市场总是个不太讲理的战场。最近,我在朋友之间听到一个有趣的说法:买得起豪车的人其实没有那么在意性价比,他们更在意“车能不能撑场子”“一眼看过去值不值这个价”。听完这个,我突然想起奥迪Q7最近的市场表现——说实话,越想越觉得这个观点有点意思。
先这样说吧,奥迪Q7,29.5万多台次的全球累计销量,曾经是豪华中大型SUV市场里一个绕不过去的狠角色。市场地位稳得像山,连奔驰GLE、宝马X5都得让它三分。这话放在五年前,大家都点头认同;但如今,情况变了。
陷入泥潭的“降价策略”
先一起看看最近的数据。2023年9月,奥迪Q7在国内的销量还不到1000台,虽然比8月份稍微提升了一些,但整体来说成绩不太好。更扎心的地方是同期排名,它不仅落后于同级别的奔驰GLE和宝马X5,甚至连比它价格贵了一倍的保时捷卡宴都卖不过——卡宴卖了2000多台。这就让人疑惑了,奥迪Q7在国庆假期前后搞的促销力度堪称“我不要面子了”,部分地区49万就能直接开走一辆车,而有些地方价格稍高也不过51万上下。这么大的优惠力度,怎么会销路还是平平?
其实问题并不复杂。入手豪华车的用户,往往不光是看机械性能,他们还在意自己开出去是什么样子——这也就是为什么品牌溢价、车型气场在豪华车市场上如此重要。你可以降价拼性价比,但买宝马的消费者,选它的可能不仅仅只是因为它的性能,而是BBA标志性品味和它所具备的炫耀价值。而Q7呢?它没了这种气场上的杀伤力。尤其是现款车型的设计,被不少人吐槽为“没灵魂”。
高性能,低“外在”
我们不妨看看最近卖得比较好的宝马X5,它的头部带着直瀑式的家族“双肾”格栅,整车线条既紧绷又硬朗,直接就给人一种“块头大、气场强”的印象。再对比Q7的外观,2023款的Q7采用的是单边框镀铬的设计,加上八边形格栅,别的不说,至少在气场这方面真的很难击中人心。车身长是够长,5米077也没输在数据上,但高度只有1米714,这个比例有些“拉长的视觉矮”,远远看上去没有“大型旗舰”的那种压迫感。这种情况下,你说让消费者在预算充足的前提下从宝马X5、奔驰GLE和奥迪Q7之间选一个,结果可想而知。
再者说,Q7的内饰虽然非常有档次,但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豪华点”,也没太多惊喜。就算奥迪有口皆碑的科技感和细腻感在这车里也掩盖不住一种“套路太洋气、但新意不足”的感觉。这种设计放在市场需求大变样的今天,吸引力明显不足。
更进一步来说,奥迪Q7是主打七座SUV,其中有第三排座椅。但,你知道豪华车主更偏爱什么吗?这几年,他们更倾向选大五座SUV;第三排这些功能,在实际使用中,很可能只沦为鸡肋。尤其是50万以上预算的客户,他们已经不在乎车辆空间多不多,他们想要的是什么?面子,是大多数人的刚需。
性能的天花板,却回天乏力
当然了,这台车也没那么不堪。要说它的性能,那是真的没话说。3.0升六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加上48V轻混系统,动力输出够强,百公里加速能到5.9秒,这可是在这么大块头的车上实现的。跑高速,它就是“鸭子游泳-水面不显声,水下却闷头划”,操控稳如磐石,海绵一样过滤震动,低噪音加上空气悬挂,确实给驾驶者和乘客带来极大的舒适感。至于车主爱聊的推背感,这台车也能轻松给到。
问题就来了——大部分买得起宝马X5或者奔驰GLE的人,跑高速,真的会在乎极致推背感吗?答案显然不是太重要。再加上奥迪Q7的降价策略,的确在性价比方面形成一定措施,但用价格去打动这群消费者,真的没那么奏效。谁都明白,能拿出50万预算的客户,他们其实更在意品牌的声望,车辆的设计,甚至是朋友们的评价。如果Q7在形象上已经落后一步,那么无论怎么释放促销信号,市场都很难形成对它“重新选择”的刺激。
商业和定位的隐忧
说到这里,再回头看看Q5L,就能一秒明白Q7的问题在哪里。Q5L在同级别市场几乎是降维打击——颜值过得去、性价比无敌,牌子放在那里,空间、配置也都对得起级别,让不少消费者愿意下单。而反观Q7,它凭什么还想在豪华中大型SUV这个更高的价格区间打响呢?性价比在这个级别根本不再是首要利益点,没有强势外观压得住场,没有与众不同的符号价值,就很难再吸引人。
其实这还反映了奥迪整体面临的困境。在国内BBA这场“老戏骨”和新造车势力拼舞台的竞争中,奥迪的品牌效应似乎正在逐渐褪色。它的品质没问题,性能更是顶尖,可市场潮流已经转弯,哪怕Q7再会跑高速、再会讲故事,也很难回到夺冠的过去了。
可这世上的汽车,毕竟终归是服务不同群体的。在我和身边的车友聊得越多,越能发现这样的现象:喜欢Q7的人,其实往往已经长期对奥迪忠诚,但对大多数追求潮流与面子的车主来说,Q7的吸引力,还不足以让它成为“用特价翻身”的那个选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