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正式奠基,新中国第一辆汽车从这里驶出。72年后,同样在7月15日,“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组来到了被誉为“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的中国一汽。
上图为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下线。下图为2025年7月15日,在中国一汽解放J7整车智能工厂,智能重卡正在下线。中国一汽供图/葛孟超摄
1958年,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工人们日夜奋战33天,手工敲出新中国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
2025年,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厂区,汽车沿着输送系统腾挪起落,工业机器人手臂伸展旋转。每54秒,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顺利下线。
从33天的手工敲制到54秒的自动下线,“时间”印证着中国一汽的智能蝶变。现在的中国一汽,员工达12万人,资产总额超6700亿元,累计产销汽车超6200万辆。
“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厂区自2021年建成投产以来,一直是满产状态,平均每天有约1000台汽车从这里走出。”中国一汽工程技术部总装技术高级主任张国龙介绍,智能中控系统为厂区赋能增效,不仅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也让不同车型的混线生产成为这里的一大特点。
在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厂区的总装车间,产线正在忙碌运转。葛孟超摄
生产线上,汽车成排,升腾起落。有意思的是,打量着眼前的这排汽车,颜色、款式、动力形式等各不相同。“我们的高柔性生产线可以实现多种车型的混线生产。”张国龙介绍,一般此类工厂可以实现2个平台4种车型的生产,而通过全新的空间布局和输送方式,该厂区可以实现更柔性化的生产,产线不限平台、不限车型,能灵活应对各种动力形式汽车的装配需求。
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厂区建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电驱五大车间,冲压生产线全过程自动化率71.4%,焊装生产线的739台机器人可实现焊接自动化率100%,涂装生产线的7轴机器人可达率提升15%,总装生产线能够实现A级到C+级全平台柔性生产,工厂的智能化水平行业领先。
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厂区,机器人手臂正有序作业。门杰伟摄
日产千台车,体现的不仅是产能“如虎添翼”,更显示出中国一汽对产品质量和关键技术的强大底气。
“自主掌控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中国一汽研发总院天工平台C平台项目PDT经理禹真举例,大约5年前,空气弹簧这个汽车零部件几乎被国外垄断,那时候1台车使用国外供应商空气弹簧的成本在1.5万元左右,成本高昂。
经过2年左右的技术攻关,中国一汽的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了国产空气弹簧,打破国外垄断的同时,将单车空气弹簧的成本降低至约2000元。“目前中国一汽新能源车型上的电驱系统、空气弹簧、减震器、线控转向器等核心系统和零部件基本做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禹真说。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2021年注册成立,投资209亿元,规划年产能15万辆,是奥迪在中国第一家专门用于生产纯电动车型的生产基地,目前负责3款纯电动车型的生产。
奥迪一汽超级智能生态工厂车间。奥迪一汽供图
许多人对奥迪汽车底盘扎实的驾驶感受印象深刻。记者在奥迪一汽了解到,为确保车身稳定,奥迪一汽超级智能生态工厂的底盘分装区引入14轴同步拧紧系统,能像“八爪鱼”一样,同步拧紧14颗大扭矩螺栓,并能将设备精度控制到±0.1%,就像手表齿轮一样精密,使车身结构做到严丝合缝。
中国一汽的科研力量不仅是研发总院的数千名研发人员,也有吉林省内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通过项目制、联合研发等形式,吉林省内优质的科教资源为中国一汽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撑。“例如后轮转向技术的基础算法,就是我们与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团队联合开发。”禹真说。2024年,中国一汽累计攻克近400项关键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超过6000件。
中国一汽创新成果汇报展现场。中国一汽供图
近年来,中国一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奋力开创品牌向上新局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一汽整车销量突破157.1万辆,同比增长6.1%;生产整车155.5万辆,同比增长3.8%。其中,自主品牌销量突破44.98万辆,同比增长8.5%;自主新能源销量突破14.5万辆,同比增长95.5%,增速显著。合资品牌销量112.1万辆,保持合资阵营领先地位。
中国一汽的智能蝶变,是吉林省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吉林省汽车、轨道客车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向新”,风光发电、碳纤维、卫星遥感等战略新兴产业成势“焕新”,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布局“谋新”,发展新动能不断积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门杰伟 葛孟超)
【来源:海外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咨询及合作:19176699651;yuanshipeng@xxcb.cn。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