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2021款大众朗逸正式推向市场。单从价格维度观察,21款1.5L自动挡舒适版官方定价为13.99万元,而19款启程版售价则是12.29万元。两者价格差值达到1.7万元,不妨从官方指导价入手,探究这1.7万元是否存在"配置增加伴随价格上调"的实际价值。
新旧两代朗逸对比,究竟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新款朗逸在车身尺寸、轮距以及轴距等参数上均实现显著升级,手刹形式从机械式彻底改为电子手刹,新增前方碰撞预警与主动刹车功能,同时配备侧安全气帘、自动驻车系统,方向盘增加前后调节功能。座椅材质由皮布混搭升级为全皮质面料,后排座椅从整体放倒形式优化为四六比例分折放倒。此外,新车还加入CARPLAY、CARLIFE手机互联系统,以及车联网和智能语音交互功能。远近光灯组从卤素光源升级为LED光源,新增后视镜倒车自动下翻功能、后排空调出风口等配置。
超越视觉的"尺寸进化"
对于普通车主而言,许多配置的实际效用可能并不清晰,下面针对几项关键增配进行详细解读。首先是车身尺寸,轮距与轴距的增加并非仅仅带来视觉上的"变大",轴距的加长直接提升了车内纵向空间的宽敞度。配合轮距的加宽,新款朗逸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显著增强,变道或转弯过程中车身侧倾幅度明显减小。概括来说,全新朗逸不仅外在尺寸升级,内部空间得到拓展,操控稳定性也实现了大幅提升。
电子手刹的实用性突破
第二项值得关注的升级是电子手刹的引入。尽管有人认为机械手刹具备所谓的"操作仪式感",但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讨论的是家用车型而非赛道专用车辆。对于家用场景而言,机械手刹更多与"廉价感"挂钩,而此次全新朗逸换装电子手刹,无论是从日常使用的便利性,还是车内整体档次感的提升来看,都是实实在在的加分项。
前方预警与主动刹车的安全价值
新款朗逸新增的前方碰撞预警和主动刹车功能,虽被部分人评价为"实用性有限",确实在某些车型上该功能的成功率有待提高。但在特定场景下,前方预警功能的作用极为关键,以个人体验为例,高速行驶过程中,碰撞预警提示音能够及时提醒驾驶员潜在危险,堪称"安全护航利器"。安全配置的特性本就是"低频使用但不可或缺",一旦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便能体现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四六比例放倒的场景适应性
2021款朗逸的后排座椅支持四六比例分折放倒,这一设计优化解决了传统整体放倒座椅的局限性。当需要在后排保留一名乘客乘坐时,整体放倒座椅会导致空间使用的尴尬局面,而四六比例放倒功能则能在扩展后备箱装载能力的同时,确保后排正常乘坐需求。这一配置在家庭日常使用中频繁体现实用性,尤其适合多场景出行需求。
LED光源的标配意义
这一代朗逸全系标配远近光LED光源,从市场趋势来看,仍在使用卤素灯的车型正逐渐退出主流竞争行列,卤素灯几乎成为"廉价"的代名词。作为长期位居销量前三的车型,朗逸摒弃卤素灯已是必然选择。考虑到成本因素,换装氙气灯并不现实,而LED光源不仅制造成本低于氙气灯,在实际使用中亮度显著优于卤素灯,灯光颜色也从传统的暖黄色升级为明亮的白色,两者的优劣一目了然。
后排出风口的体验升级
后排新增的两个简易空调出风口看似普通,却解决了夏季乘车的实际痛点。在没有后排出风口的情况下,前排冷风需经过较长路径才能到达后排,过程中冷气会因热传递明显升温,导致后排乘客难以快速获得舒适体感温度。新增的后排出风口缩短了风道距离,冷气能够迅速送达后排,使全车乘客同步享受凉爽驾乘环境。
关于侧安全气帘的补充说明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侧安全气帘在此次升级中未被重点提及,原因在于从安全设计的本质出发,所有必要的防护配置都应是车辆的标准配置,缺失任何一项都可视为厂商的设计缺陷。此次新增侧安全气帘,本质上是"补全"了本应具备的安全配置,而非额外的"增值项"。
综合上述升级配置来看,新款朗逸相比老款贵出的1.7万元具备合理的价值支撑,但市场反馈才是检验产品竞争力的最终标准。全新一代朗逸能否延续前代车型的销量神话尚未可知,在你看来,这款新款车型是否达到了你的预期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