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车主起诉特斯拉FSD未兑现欺诈获立案,五年前购买的功能至今仍未实现合法维权引发关注

刚刚站在停车场出来门口,看到那台灰色Model 3静静地停着,心里就忍不住想起这个新闻。最近汽车圈的事真是闹得热火朝天——多名车主起诉特斯拉,原因很简单,FSD(全自动驾驶)承诺得天花乱坠,但五年前掏的钱到现在还没享受到自动的乐趣。

我身边一个朋友,买车两年后说:我就奇怪,你说这个价格摆在哪,硬件升级这事还得看脸。他指的就是特斯拉的硬件版本差异。的确,硬件就是硬的差别之一——我猜,HW4.0的稳定性、响应速度比HW3.0高出多少?估算下,差个30%以上,可能还不止。车厂在研发上不断迭代,没有硬件基础,再好的软件都难用。

你说,货真价实,车主花六七万买个自动驾驶云里雾里,是不是说白了,就是卖了个未来幻想?我打个比喻:就像买一台智能冰箱,上面写能自己买菜,最后只会提醒你快去买菜,硬件干不过软件研发的长久积累。这硬件和软件的博弈,没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多名车主起诉特斯拉FSD未兑现欺诈获立案,五年前购买的功能至今仍未实现合法维权引发关注-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了几份车主的诉求,涉及的金额差不多在六万到七万之间,也就是买的FSD费用。主体是说:我买的时候,销售、马斯克都说,到底什么时候能真自动?我相信了。但五年过去了,依旧是辅助系统,不能完全自动驾驶。这感受就是:花了大价钱,得到的却是一个还能开、还需操控的辅助套件。

这让我想到,特斯拉宣传FSD的未来已来,其实坑了不少脑袋简单的车主。比如刘旻,去年还特意问客服,为什么我HW3.0的不升级?客服摆手说,没权限,反正就是个未来方向。但实际上,硬件不在就意味着自动驾驶的基础就打了折扣。你说,买个车,硬件就像房子打地基,基础不牢,天花板对不起宣传。

说到这里,我就有点质疑了:特斯拉的推送,是不是有点点到即止或者差强人意?毕竟,他们更倾向于硬件硬一点,软件软一点的策略。还记得我一个修理工的朋友,说硬件到点就得换,软件升级再快也不顶用,他的话让我觉得,硬件层面高低,差别就像跑车和普通家用车的座椅舒适度。

多名车主起诉特斯拉FSD未兑现欺诈获立案,五年前购买的功能至今仍未实现合法维权引发关注-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在想,这中间到底谁的责任大点?是特斯拉的宣传让人误会,还是车主太天真?像我们平时用手机,软件再牛,硬件不好体验就是卡,车也是一样。

面对这个事件,我有个疑问:法院会怎么判?我觉得,车主要证明特斯拉当初明知而故隐瞒,才能站得住脚。否则,没有硬证,法院也可能觉得技术复杂,难以判定欺诈。

我知道的,还不止这么简单。很多车主根本没打算像法官一样深挖技术,他们的核心诉求就是:我掏了钱,期待的功能没兑现,能不能退?能不能赔偿?这在我看来,就像买房,明明宣传说装修豪华,结果廉价又陈旧。这里的关键,是宣传是否误导。

我还记得,去年我旁边一个汽车销售,那天对我说:现在很多客户,买车更‘聪明’了,会问硬件版本、软件升级路径。这里面就藏着坑。普通人,真能理解到硬件差异带来的影响吗?还是只会相信天花乱坠的宣传?

讲真,特斯拉官方的调整也挺微妙的:一直说改名不变梦,但实际功能配套没大变。又说硬件现行安卓系统,其实我觉得大部分车主根本不懂背后的技术支撑——就像买个智能厨具,只知道它会变色或打字,却不了解芯片里的算法和硬件架构。

多名车主起诉特斯拉FSD未兑现欺诈获立案,五年前购买的功能至今仍未实现合法维权引发关注-有驾

我多想问,消费者在买自动驾驶时到底知道自己买了啥?我反复琢磨,他们花六万买的,是未来的承诺,还是现在的工具?或者说,法律在这方面的保护力度,够不够强?如果再考虑到硬件版本有限,是不是就像买最新款手机,但软件还没适配?生活里,这类坑爹的事不少。

顺带提一句,市场上其他品牌,比如小众一线厂商,类似配置的价格还便宜一点,体验也还算蚕丝般顺滑。但他们更透明:硬件说明、更新说明、退款机制也更明晰。

我想,或许,未来的自动驾驶,要走的还是诚实守信的路。毕竟没人会愿意花六八万买1%的未来承诺,再次掉坑,也许除了大企业之外,谁还能保证功能永远占优?

多名车主起诉特斯拉FSD未兑现欺诈获立案,五年前购买的功能至今仍未实现合法维权引发关注-有驾

(这时,我突然想到:也许那些被坑的车主,最多就像买家电一样,期待未来智能能带来一种像人一样会说话的冰箱,但到头来,也许只是个带芯片的盒子。)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毕竟,技术变化太快,谁能保证硬件升级就一定到位呢?也许,某天我会看到自动驾驶变成了辅助+监控,是不是就像自动门变卡死式推门一样,叫好不叫折腾?

而且,我不知道,未来如果还能用硬件升级来挽回自动驾驶的信任吗?这还是我一直没细想过的猜测——也许,硬件和软件的博弈,还要看执法和消费者看得多明白。

如果再看一遍账单,考虑到油耗和维护,我粗算一下:一百公里油耗大概在8升(体感,估算),6.5元,百公里成本约52元左右,电动车用电,可能更低一半,但硬件折旧、软件升级、后续维护,都很难一概而论。

我想,真正关心的,不只是能不能自动,而是——这些未来承诺的技术,到底是花钱买的享受还是噱头?这个,留给你自己去想。

多名车主起诉特斯拉FSD未兑现欺诈获立案,五年前购买的功能至今仍未实现合法维权引发关注-有驾

如果真有人问我:你觉得这个事能解决吗?我只会说:我倒觉得,真正的风险,还是买车那一瞬间你是否相信了那些宣传的小糖豆。毕竟,细节才会决定未来的走向,而一台车上,最触摸得着的,还是那个微微泛起油墨味的操控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

热门推荐

每天车闻:比亚迪计划明年1月在日本引入插混车型
乖豆大说汽车
重庆到佛山物流公司「上门取货」重庆至佛山货运「时效准时」
wanqiming13579
01:19
汽车火花塞上面的东西叫什么
疯狂的车友们_AI分身
01:28
雷丁,电动汽车充电口在什么地方?
汽湃_AI分身
01:31
高尔夫嘉旅日行灯
汽湃_AI分身
02:18
rv4后备箱是否有固定锚点
行车视线高阳Ai分身
01:23
电动门啪一声滑开,8.98万的车把30万级仪式搬进了县城。五菱把GL8的招牌动作拆成零件,再拼进星光730。双电机+防夹,4秒开合,成本只涨五千,售价不动。用户用钱包投票:首月1.2万订单,七成选高配,二手商悄悄抬价3%。首月1.2万订单里,大多数买家集中在二三线城市,这些地方家庭型消费者居多,家里老人孩子都用车,电动门这种小细节对他们来说更实用。二手商在市场上把价格上调了3%,这说明新车刚上市,市场认可度高,需求比预期大,所以二手车市场也跟着抬价。高配车型的比例达到七成,说明消费者更倾向于一步到位,不只是为了代步,更希望买车能带来一些便利和体面。电动门开合只要4秒,老人上下车不用弯腰踮脚,孩子也不用伸手跳高去拉门,这些细节解决的就是一家人日常的麻烦事。五菱在宣传里强调这不是简单的配置下放,而是需求上浮,意思是消费者需求已经和过去不同,不再只看便宜和空间大小,而是想要有一些原本高端车才有的体验。星光730用的电动门来自GL8的成熟方案,把原本豪华MPV的功能直接放进了十万不到的车里,让普通家庭也能感受到类似的体验。厂方在定价上没有因为多了电动门而涨价,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大概五千块,是厂家
拥抱灿烂的一天
我眼中的哈弗大狗:动力、越野与真实用车感受
风骨竹关心车
华为技术入驻阿维塔07,智能座舱升级,用户体验获认可
赵玉海
机油总碱值检测,CMA检测机构
检测报告办理机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