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摩托车没有脚蹬启动杆,你认可吗?
就说本田弯梁摩托车吧,原来看那个劣质电瓶,打不着火,蹬几脚还能救场。那会儿,冬天冷得很,电瓶电量不足靠蹬脚启动简直是救命稻草。尤其是骑山路或坡道上,坡多的地方,脚蹬补充一下,那体验还挺顺畅。
我记得我朋友开那款老款,电瓶刚换不久,一次下坡熄火了,赶紧蹬两脚就启动了。那个时候,觉得这设备挺实用——不用担心突然没电,真是人性化的设计。可是现在的新款,用了几次原装电瓶就亮红灯了。
手头那台,新款(其实品控还是没老款稳定)电池打火不亮,车上没有脚蹬,等于失去了一个备用方案。你说,花的钱多了,反倒不如老款用着省心。这背后,难道真有其升级之意?还是仅仅跟风美国街车,追求外观新颖?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觉得这个变化最大的问题是:电打火系统的可靠性还得看电池质量。美系车偶尔说用两年还行,国产的新车呢,估计更容易出问题。
你会不会觉得特别麻烦啊?不是说要方便嘛。
其实有个细节我没说——多数年轻人可能不在意,但有点岁数的骑手,还是喜欢有脚蹬的。多了个备用方案,心里踏实。
不过也有趣,下坡居然可以不用踩…
我试了几次,确实可以。放在老款上,坡度大点,电瓶电量少时,蹬立刻救命。新车上没有这个,想起某次骑车台阶时突然电没电,只能原地打转。
话说回来,真的提升了用户体验?还是只是在外观上做了换新?
这让我想起,很多大厂其实很在意体验感,但给的反倒不一定实用。某手动挡车,想简洁点,但实际操作中,很多细节让我困惑。
我朋友倒是,刚买新摩托,开得还顺手,倒是说还是有点不惯,没有脚蹬,出了问题就麻烦。他还笑着说:以前搓搓脚就能解决的事,现在得找救援,心里不踏实。
也不能偏激。新技术带来了新便利,像电子点火、无钥匙启动,操作简单多了。真要走到偏远点,下坡熄火,完全没有备用方案,挺让人担心的,尤其是遇到电池没电,只能求助人或拖车。
我在想,搞研发的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研发流程中,考虑到极端情况下的应急措施总是少点。
这让我忍不住想:
- 这是换代带来的便利,还是丢了安全底线?
- 在这种创新背景下,品质可以让步到什么程度?
- 或许某天,骑手会期待智能到还能用腿蹬一下恢复?
其实我也没想好,不过真心觉得,技术进步的也得考虑实际用场。不是说,开发环节中就把应急考虑进去,但现实中,难免会忽略某些细节。
有次我问修理工,有没有遇到因为电池没电走不了了的事,他嘿嘿笑:多啊,有时候修车,最烦的就是那台电瓶像死尸一样根本不省油。我们都建议客户,常备个备用电瓶,其实就跟家里备点修理工具一样,平时不一定用得上,但是关键时刻用得上。
这点也提醒我,技术变革要考虑人的感受和实际需求。
科技的更新,给人带来便利,也许某些老派的方案,依然有其价值。我对新车没有偏见,但这次变化让我陷入沉思:到底是便利还是方便——你怎么看?
不由得想,未来会不会出现科技越发达,人反而越依赖机器,无脚蹬的摩托车会成为常态?
或许,很多人都想不到,将来自己骑车时,第一次发现坡上无法启动的时候会怎么想。
或者,换个角度想,车辆的人性化还能做得更贴心点——就像那句维修师傅说的,车子在关键时候要给你点小惊喜。
最感人的还是那份原始的实用感——脚蹬给人一种我还能靠自己的感觉。
但我又在想,没脚蹬的设计,会不会成为未来的一种潮流?
说不定有些潮流追随者,觉得没有脚蹬更酷,更科技感十足。殊不知,背后隐藏的,是应急的困难。
这个变化,真让我脑袋转了一圈。
有时候我真在想,未来的骑士,是更依赖电子助力,还是会怀念那些实在的设计?
国内很多厂商都在追热点,像什么新模样。但我明显感觉,嘴上说方便多了,实际走走,发现坑也不少。
也许,下次骑车时,我得带个备用电池或备用方案。总比临时突发状况要强得多。
你会不会也这样想?
嗯,也许我这次发这个,还算偏题了点,但技术不断进步,却没有想到一些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个盲点。
剩下的,还是留给你去想:没有脚蹬启动杆的摩托车,到底是不是升级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