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一开始我以为比亚迪 10 月也就是推一两款新车,没想到…… 从唐 L 的六座版,到宋 L DM-i 的 200 公里纯电续航,再到夏 Pro 直接装上激光雷达,这不是密集,是把 “技术库存” 直接摆出来了。
你想,以前买中大型 SUV,要么七座挤得慌,要么五座浪费空间,比亚迪直接搞 2+2+2 的六座布局,第二排还带腿托,中间过道宽到能推婴儿车,这不是拍脑袋想的,是真研究了家庭用户的需求吧?
还有纯电续航,宋 L DM-i 直接干到 200 公里,城里通勤一周充一次电就够,周末去周边玩也不用找充电桩,这对上班族来说,不是刚需是什么?
关键的是,它把以前高端车才有的配置,全往下放了。
以前激光雷达、城市 NOA 这些功能,只有百万级豪车才有吧?
现在二十多万的 MPV 就能装,你说其他品牌怎么跟?
不是人家不想跟,是比亚迪把 “高配” 变成了 “入门款”,规则直接改了。
就拿智能驾驶来说,比亚迪的 “天神之眼 B” 系统,堵车能自动跟车,路口能自动转弯,地下车库还能自己倒车入库,精度比老司机还准,这不是炫技,是真的解决了开车的痛点。
还有电子怀挡,换完之后中控台腾出空间装 50W 无线快充,手机往那一放就充电,这些细节,不是真懂用户能想到吗?
说到用户需求,就得提海豚那个事。
26 个月卖了 50 万辆,这数字看着吓人,其实,它把 A0 级市场的定价权攥在了手里。
以前合资品牌在这个级别说一不二、卖 15 万也有人买,现在呢?
海豚卖 10-15 万,配置还高 ... 全系有智能网联,有驾驶辅助,车身用 78.2% 的高强度钢,电池还是刀片电池,安全这块也没短板。
结果就是,合资品牌以前卖 15 万的车,现在得降到跟海豚一个价才有人看,这不是简单的降价,是中国品牌第一次在这个级别,说了算。
你想,A0 级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从 8% 涨到 88%,就用了两年,这背后不就是海豚带起来的吗?
现在车市不是以前了,不是抢新蛋糕,是分现有的蛋糕,所以比亚迪跟吉利的那些较量,其实也能理解。
吉利质疑比亚迪的油箱排放,比亚迪马上拿出法规依据,说自己的常压油箱符合要求,还顺带把第五代 DM 技术亮出来,亏电油耗降到 3.8L,从续航 1350 公里,这背后不是靠嘴说,是全产业链的底气 ...
从锂矿到芯片,从电池到电控,它自己都能造,成本比别人低,技术迭代也比别人快。
你说吉利能不着急吗?
极氪 001 焕新版也上了 900V 平台,充电 7 分钟能跑 400 公里,配置也堆得很满,但比亚迪汉长续航版同一天上市,价格还低了不少,这就是实打实的竞争,最后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还有宋 PLUS 停产那事,很多人觉得是卖不动了,其实不是 ... 比亚迪是不想等市场倒逼,主动换款。
海狮 06 上市三个月就卖了六万多辆,这速度说明什么?
说明它对用户需求的判断比别人快一步。
宋 PLUS 以前是 “国民 SUV”,但现在智能驾驶都卷到 L2 + 了,它再停留在基础辅助,肯定会被超越。
所以比亚迪干脆直接换款,把海狮 06 推出来,续航、智能配置全升级,价格还保持在 13-16 万,这不是放弃老款,是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
说实话,比亚迪这波操作,不是为了短期冲销量,是在给行业立新标准。
以前车企改款,都是 “挤牙膏”,一次一点,吊足用户胃口,现在比亚迪直接把两三年的升级一次性给齐,“等等党” 不用再等了,其他车企再想靠老套路骗消费者,难了。
而且它不是只盯着高端市场,十万级的车型也给足了配置,200 公里纯电续航、电子怀挡、快充这些,普通人不用多花钱就能享受到,这才是真的 “技术普惠”,不是口号。
你再想想,以前买新能源车,要么选便宜的低配,要么选高配的贵价,中间总有个断层。
现在比亚迪把这个断层补上了,二十万预算能买带激光雷达的 MPV,三十万能买旗舰级的智能座舱,这不是简单的产品升级,是重构了新能源车的价值体系。
全行业颤抖,不是因为比亚迪卖得多,是因为它把 “游戏规则” 改了 ... 以后车企拼的不是谁会营销,是谁能把最好的技术,用最合理的价格给到用户。
声明:
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