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卖不过大哥M9?真不是产品力不行,是“这张脸”拖了后腿!
各位车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问界家族里的“中间娃”——问界M7。在问界家族中,M9作为“老大哥”,售价六十多万,月销量却稳稳过万,风生水起;M8也不遑多让,凭借独特的设计和不错的性能,也卖得相当不错。而我们的主角M7,价格亲民,官方指导价才两字头,怎么看都像是“性价比之选”,但销量却始终不温不火,甚至比不上它家“大哥们”。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啊,真不是“车不好”,而是“长得不好看”。我之前就试驾过M7,空间、底盘、智驾、能耗各方面,挑不出什么致命问题,尤其是HUAWEI ADS智驾,开起来是真轻松,堵车路段基本能闭眼跟车。但M7就输在一个字:脸!
M7那前脸造型,说不上丑,但也真说不上高级。圆润的造型、略显中庸的灯组,再配上一个不够精致的尾部收口,怎么看都不像个20万+的新能源中大型SUV,反而像是从“油改电”车模子上改出来的。这话不好听,但车圈老炮都懂:中国消费者买车,设计感是第一道门槛,尤其20万以上这个段位,不够“有排面”,压根进不了选车清单。
我有个朋友,年初纠结M7和理想L6,试驾完回来,跟我说:“兄弟,M7啥都好,但这设计我开出去,不像个35岁中产开的车,反而像我爸单位发的公车。”这话说得挺实在,设计拉胯,导致哪怕车本身不差,用户也没兴趣深入了解底层逻辑。这在消费心理学里叫“首因效应”,第一眼没打动,后面再好都白搭。
所以真心建议,问界M7要是下一代还能延续,就别再执着什么“独立设计语言”了,直接“套娃”M8设计,甭管骂名,销量先上去再说。这年头,产品再好,也抵不过“脸熟”。
当然,M7本身产品力不差,甚至在某些点上,我觉得比理想L6还有竞争力。比如智驾系统,M7用的是HUAWEI ADS 2.0,高速+城区全覆盖,实测体验比L6更丝滑,尤其在红绿灯密集、车流复杂的市区,反应比理想那套NOA稳太多。再比如空间尺寸,M7是实打实的中大型SUV,轴距达到了2820mm,第二排空间宽得能跷二郎腿睡觉,这在27万价位段,是非常能打的。还有续航能耗,增程版M7实际续航轻松干到1000km以上,我有次从杭州开到厦门,中途只加了一次油,油耗也就6点几升。
但为啥这些优势没人提?因为消费者根本没兴趣听你讲这些。大多数人看车,只看三样:外观、品牌、智能配置。M7唯一拿得出手的,是智能化。外观吃亏,品牌号召力还不如理想,用户自然就流走了。
所以你看,问界M7不是技术输,是视觉营销思维输了。设计、视觉、品牌调性——这些决定了一辆车的“气质”,而中国消费者现在选车,越来越像选“人设”了。你产品思维再强,没有视觉识别度,就是白搭。
总结:换张脸,M7才能翻身。如果下一代M7能彻底“套娃”M8设计语言,再优化一下车尾和轮毂质感,加一点“小豪华”的细节装饰,我敢打赌:起售价再压一压,妥妥爆款。现在的新能源市场,靠技术做底牌,靠颜值赢人心,靠品牌定生死。问界M7不缺技术,不缺品牌,就差一个能打动用户的第一眼。就像我们找对象,你再好,别人都不想和你约第一次见面,那再优秀也只能是朋友圈的点赞选手,永远不是主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