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比亚迪疯狂加菜时,特斯拉却在默默卸桌腿

讲真,特斯拉发布“平价”新车这事儿,本身就是一个行为艺术。

我愿称之为,《马斯克老师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来整活儿的》。

多年来,整个地球都在等马老师那个传说中的2万5美刀的“年轻人的第一台电动爹”,一个能把丰田卡罗拉和本田思域按在地上摩擦,让所有燃油车厂长哭晕在厕所的终极大杀器。结果大家等啊等,等来了什么?等来了Model 3和Model Y的“青春版”,或者说,更准确的叫法是“压缩毛巾版”。

怎么个压缩毛巾法?就是给你一块看起来很牛逼的毛巾,宣传的时候说是纯棉的、吸水的、未来科技的,结果你一泡水,发现它不仅缩水了,还掉色。

特斯拉这波操作,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做蛋糕的师傅请走了,那特斯拉现在就是把蛋糕上最贵的那颗樱桃给抠了,然后告诉你,你看,现在便宜了,快来买吧。甚至,连盘子都给你换成纸的了。

这不叫降价,这叫“物理阉割”。

我们来看看特斯拉的“神之一刀”都砍了些啥:前后灯带,没了;全景玻璃天窗,没了;后视镜电动折叠,没了;后排娱乐屏,没了;迎宾灯,没了。

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特斯拉,并且至今还在怀念它那块巨大玻璃天顶的中年人,看到这个配置单的时候,我心态直接就爆了。

特斯拉最值钱的是什么?是它的三大妈系统?是它的电门脚感?是是是,这些都算。但这些都是里子。真正的面子,那个让你在停车场一眼就能认出来的、充满了未来感的、让你觉得自己是硅谷精英而不是村头狗蛋的东西,就是那些花里胡哨但B格拉满的细节。

全景天窗就是其中最重要的“B格税”之一。它没什么卵用,夏天晒得你头皮发麻,但它就是能让你在晚上带姑娘看星星的时候,多一个“你看,我的车顶是透明的”的装逼话题。现在,没了。

这感觉就像你买了个最新款的iPhone,结果苹果告诉你,为了环保和降价,我们把摄像头给取消了,换成了一个贴纸。就问你懵不懵?你买的不是手机,是信仰。现在,信仰被打了骨折。

所以你看,特斯拉的逻辑就特别清奇。它不是在做一台新的、便宜的车。它是在做一台“看起来像原来那么贵,但实际上这里少一块那里缺一点”的车。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用户心理拿捏。它在赌,赌那些想买特斯拉但预算又差口气的人,愿意为了那个“T”标,牺牲掉一部分“装逼权”。

这是一种信仰提纯。堪称当代车圈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看了都得直呼内行。

以前的竞争逻辑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大家比的是谁的配置高,谁的续航长,谁的沙发更软。现在的竞争逻辑是什么?是掀桌子。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这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所有人都在拼刺刀,比亚迪直接把价格干到了798,五菱更是重量级,那帮人不是在造车,是在组织“工业生产过剩的暴力美学展示”。

在别人都在给餐厅的客人疯狂加菜,加龙虾加鲍鱼的时候,特斯拉的策略是,把自家餐厅的桌子腿卸下来一根,然后告诉客人,你看,我们的桌子更轻便了,价格也下来了。

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你们地球人的商战就是这么朴实无华吗?

这背后是什么?是特斯拉的傲慢,也是它的无奈。傲慢在于,它坚信自己的品牌玄学,坚信“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跟那块玻璃没关系。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就像一个渣男,一边对你PUA,一边仗着你爱他,肆无忌惮。

无奈在于,它真的造不出来一台能赚钱的、2万5美刀的车。成本控制是玄学,供应链管理是天坑,当中国车企已经把产业链成本压缩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时,特斯拉发现,最好的手段不是自己下场跟他们卷成本,而是直接把自己的产品“降维”。

这不是产品降维,这是“决策者智商降维”。

讲真,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从来不在于代码和算法,而在于山东聊城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算力再强,激光雷达再多,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同样,一台平价电动车的核心,不在于你砍了多少配置,而在于你能不能在保证最基本体验和安全的前提下,把价格打到让对手睡不着觉。

特斯拉现在这台车,4万美刀左右,续航500公里出头。这个数据放在中国市场,就像是往太平洋里扔了一块小饼干,连个水花都看不见。能打吗?根本不能打。同行看了也得傻,就这?就这?

突然我想起我大学时为了省钱买的方便面,包装上画着大块的牛肉,结果里面只有一包调味粉和几粒脱水蔬菜。特斯拉现在干的就是这个事。它给你看了高配版的“效果图”,然后卖给你一个“基础款”,还美其名曰“平价”。

去他的平价!这叫欺负老实人!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核心思想是一样的,你不能用一个阉割品来假装自己完成了对市场的承诺。这是一种叙事上的投机取巧。

所以,这两台所谓的“平价”新车,最终会卖给谁?

卖给那些被特斯拉品牌光环深度捆绑,但钱包又不够硬气的“精神股东”。他们会自我安慰:“我不需要天窗,反正也用不上”、“灯带太晃眼了,没有正好”、“我买的是未来,是软件,不是这些肤浅的硬件”。

你看,他们连说服自己的理由都找好了。

这才是品牌玄学的最高境界:用户会主动给你的“不作为”和“减配”寻找合理性。他们不是在买一个交通工具,他们是在捍卫自己的投资和信仰。

所以,特斯拉根本就没想过要去跟卡罗拉们抢用户,它只是想把自己现有的信徒里,那些经济没那么宽裕的,再筛一遍。

这不叫革命,这叫内部挖潜。

这也不是什么改变行业的闪电战,这是清库存时想出来的馊主意。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特斯拉选择了在中间反复横跳。所以,基于以上所有的商业分析、市场洞察和技术解构,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非常科学且严谨的结论:

当比亚迪疯狂加菜时,特斯拉却在默默卸桌腿-有驾
当比亚迪疯狂加菜时,特斯拉却在默默卸桌腿-有驾

这一切都是马斯克为了攒钱去火星的阴谋。地球上少一块玻璃,火星基地就能多一块砖。格局打开,家人们。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