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这是不装了,摊牌了。
最近网上疯传一个丐中丐版Model Y的实车图,造型那叫一个返璞归真,配置那叫一个家徒四壁。去掉贯穿灯带,换上小脚轮毂,甚至连后视镜电动折叠和胎压监测这种老头乐都标配的功能都给你优化掉了。
我一看这新闻,第一反应不是特斯拉要降价,而是马斯克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我们关心。
这不叫造车,这叫行为艺术。这是一种宣言,一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式袭击。
很多人还在那儿正儿八经地分析,说特斯拉这是要用极致的成本控制,去抢占20万以下的市场,搞什么市场下沉。
是,是,是,你们说的都对。但这个思路从根上就错了。
理解特斯拉,你不能用产品经理的思维,你得用玄学。特斯拉卖的从来就不是车,它卖的是一张通往未来的门票,一种“我比你们这帮开油车的更懂科技”的优越感,一个挂在轮子上的大型社交货币。
它的核心价值,是那个味儿。那个“极简”但你可以脑补成“高级”的内饰,那个“环保”但你可以包装成“先锋”的电门,以及那个虽然天天被骂但你依然可以辩解为“纯粹”的单踏板模式。
这玩意儿,本质上是一张信仰充值卡。
而现在这个丐版Model Y在干嘛?它在告诉所有信徒:你们的信仰,不值钱了,现在跳楼价大甩卖。
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修仙,练了半天金钟罩铁布衫,结果有一天你师傅告诉你,别练了,现在可以直接买速成版,虽然内力全无,但外形一模一样,价格只要十分之一。你心态崩不崩?那些花了三十多万买了“完整版”信仰的老车主,现在感觉就像是49年入国军,站在山顶上吹冷风。
他们的社交货币,一夜之间通货膨胀了。
我作为一个曾经的特斯拉车主,可以负责任地讲,支撑我忍受那硬得跟板车一样的悬挂、谜一样的做工和三天两头给你惊喜的小毛病的,就是那个“科技光环”。你开着它,就感觉自己是钢铁侠的远房表弟。现在好了,丐版一出,你开着它,感觉自己就是个买了精装房样板间的冤大P。
光环没了,剩下的就只有颠了。物理意义上的颠。
更有意思的是它对行业的影响。如果说之前小米入场是把蛋糕上的奶油刮走了一层。那特斯拉这一手,就是直接冲进后厨,把面粉给你扬了。
它在用一种流氓的方式告诉所有对手:别跟我谈什么用户体验,别跟我聊什么豪华内饰,我连车顶的玻璃都给你拆了,就问你怕不怕?
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大家都没得吃,一起在废墟上打咏春。
所有友商的发布会,PPT上精心罗列的什么Nappa真皮,什么女王副驾,什么星空顶,在这台“毛坯房”特斯拉面前,都显得那么不真实,那么滑稽。你跟一个已经决定要自宫的人比谁的后代多,这有意义吗?
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这不讲基本法啊。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笑了,把造车比作修仙,可能多少有点毛病。但现实就是这么魔幻。
你看,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于激光雷达或者纯视觉,而在于谁能比横穿马路的大爷更快地躺下。只要你躺得快,责任就全是对方的。特斯拉现在干的就是这个事,它在商业竞争上,主动扮演那个“我弱我有理”的老头乐。它把自己降维成一个纯粹的工业垃圾,然后用品牌惯性去碾压那些还在正经做产品的对手。
这招真的太脏了,但也真的太有效了。
所以,别再问这个丐版Model Y卖20万你买不买。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陷阱。
它存不存在,甚至卖得好不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像一个幽灵,一个道诡异仙里的“岁”,开始在所有潜在购车者的心中疯狂扭曲。它让所有想买20万级别电车的人,都得掂量一下:“我是买一台配置拉满的国产新势力,还是一个啥也没有但带个T字的毛坯房?”
它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看有多少同行被它逼疯,看有多少消费者陷入了这种“既要又要”的选择困难症。
这已经不是商业了,这是认知作战。太阳底下无新事,但特斯拉总能整出点让你太阳穴直跳的狠活儿。
它不是来卖车的,它是来重塑这个价位段的“值得”与“不值得”的。
当所有人都开始讨论一坨答辩到底该卖多少钱的时候,这坨答辩本身,就已经赢了。就问你气不气?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