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聊得特别火,可以说是给整个新能源车市场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这事儿跟咱们每个考虑买车,尤其是想买新能源车的人都息息相关。
大家伙儿都知道,现在开电动车,最头疼的是啥?
不是续航,现在动不动五六百公里的车多得是,最让人心里打鼓的,其实是充电。
去加油站,三五分钟加满一箱油就走,利利索索。
可换成电动车,就算用上了快充桩,怎么也得等个半小时一小时的,遇上节假日高速服务区,那排队的场面,真是谁经历谁知道。
这种充电比加油慢太多的体验,就是很多人对纯电车望而却Yup的根本原因,也是为什么这两年插电混动和增程车卖得那么好的关键。
可就在最近,比亚迪突然宣布,他们搞出了一项叫“兆瓦闪充”的技术,号称充电五分钟,车子就能再跑四百公里。
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信,觉得是吹牛,但紧接着,大家开始琢磨,如果这是真的,那是不是意味着,纯电动车最后一个,也是最致命的短板,就要被补上了?
那我们现在买的、或者正打算买的那些插电混动车,会不会一下子就变得不香了?
咱们先得弄明白,比亚迪说的这个技术到底有多厉害。
他们提到了一个词,叫“10C充电倍率”。
这个“C”听着挺专业,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
你可以把车上的电池想象成一个空的水池子,充电桩就是往池子里灌水的水管。
所谓的“1C充电”,意思就是用1个小时,刚好能把这个水池子给灌满。
这是最慢的一种充电方式。
那“2C”呢,就是水管出水的速度快了一倍,半小时就能灌满。
以此类推,现在市面上一些比较高端的电动车,比如理想MEGA,小鹏G9这些,它们努力宣传的快充技术,大概能做到“5C”的水平,理论上就是十二三分钟能把电池充满。
而比亚迪这次发布的“10C”,就意味着水管的出水速度,直接是“5C”的两倍,是“1C”的十倍,理论上只需要6分钟,就能把一整个大电池从零充满。
6分钟是什么概念?
这基本上就是我们去加油站,从停车、拧开油箱盖、加油、付款、再开走的全部时间。
所以比亚迪才敢喊出“油电同速”的口号,这话听着霸气,但背后确实是有技术底气的。
当然,实际充电过程会更复杂一些。
就像我们饿极了吃饭,刚开始狼吞虎咽,吃得飞快,但快吃饱的时候,速度就会慢下来,细嚼慢咽。
电池充电也是一个道理,它在电量比较低的时候,比如从20%充到80%这个区间,可以接受非常大的电流,充电速度飞快。
但快充满的时候,为了保护电池的健康和安全,充电速度必须降下来。
所以,比亚迪宣传的“充电5分钟,补能400公里”,说的就是在最理想的充电阶段,能达到的一个效果。
这对于日常应急使用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比如你出远门,在高速服务区停一下,上个厕所,买瓶水,回到车里,续航里程就多了几百公里,那种焦虑感是不是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
更关键的是,比亚迪不只是发布一个技术概念,他们还给出了落地的方案。
据说在他们即将推出的新车,像唐L、汉L上,会配备两个充电口,搞一个“双枪充电”。
这就好比给那个大水池子配了两根大水管同时灌水,效率直接翻倍。
这就说明,这项技术不是停留在实验室里的样品,而是马上就要飞入寻常百姓家,变成我们普通消费者能实实在在用上的东西。
那么,这个技术的出现,对现在卖得火热的插电混动和增程汽车,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咱们得实事求是地看,这两年,插电混动和增程车确实解决了很多人的大问题。
根据数据,去年插电混动车型的销量增长速度,要远远超过纯电动车。
为什么?
因为它完美地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在市区里,我就用电,安静、省钱、提速快;要出远门或者回老家,我就用油,完全没有续航焦虑,加油站到处都是。
这种“可油可电”的灵活性,让很多人在无法安装私人充电桩,或者对长途续航有刚性需求的情况下,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从本质上说,插电混动和增程,就是在电池技术和充电设施还不够完善的阶段,一种非常聪明的“妥协”或者说“过渡”产品。
它背着一套发动机、一套电动机,还有电池和油箱,结构复杂,成本也高,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
现在,情况可能要变了。
当纯电动车充电的速度,已经快到和加油差不多的时候,插电混动和增程车最大的优势——也就是“无焦虑”的光环,就开始褪色了。
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全国的高速服务区、大城市的商场停车场,都普及了这种超级快充桩,充电和加油一样方便,你还会愿意多花几万块钱,去买一辆既要加油又要充电,还得定期给发动机做保养的“混合体”汽车吗?
它的存在价值,就被极大地削弱了。
当然,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天两天就完成的。
毕竟,要把这些大功率的充电桩铺满全国,尤其是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入。
所以在未来几年里,插电混动和增程车依然会有它自己的市场空间,对于特定地区和特定需求的用户来说,它可能还是最优选择。
但是,从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从消费者的最终选择来看,天平无疑正在加速向纯电动车倾斜。
技术一旦实现了突破,市场的变革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总的来说,比亚迪这次的技术发布,不仅仅是展示了一家公司的肌肉,它更像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整个新能源汽车时代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过去,我们谈论电动车,总绕不开充电慢这个话题。
而现在,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在用实打实的技术,把这个最大的障碍一点点挪开。
这背后,是我们国家在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核心领域里,长达十几年厚积薄发的成果。
当技术真正解决了用户的核心痛点,消费者的选择自然会发生变化。
那些曾经因为续航焦虑而选择了插电混动的车主们,可能在下一次换车时,就会毫不犹豫地投入纯电的怀抱。
一个真正由电力驱动、更加高效便捷的出行时代,或许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