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也要“无线充电”?新技术能否带来新市场

最近东京理科大学开发出用于向汽车供电的薄型线圈,成功实现了,在不使用输电电缆的情况下,为行驶中的电动汽车充电,并且该技术成功让车辆连续行驶500公里。

  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产业的一个重要风口,在近年来收获了巨大市场,并逐渐影响了全球汽车市场的走向。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球电动汽车展望2025》报告中提到的数据,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已经达到了1700万辆。并且,包含东南亚、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在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这一市场格局下,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参与到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竞争中。

  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竞争中,电池始终是一个热点领域。不少国家都在思考如何优化供能结构或者提高电池性能,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以及续航。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凭借电池技术的领先拔得头筹。甚至得益于此,我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都占据了不小的份额。

  而除了从电池本身着手外,充电也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手段是快充结合换电,这样既可以满足日常的储能需求,也可以在特殊情况下实现短时间的能量补充。而就在最近,另一套方案获得了重要突破——无线充电。

  据悉,日本企业和高校积极推进电动汽车“无线供电”技术研发,就在最近东京理科大学开发出用于向汽车供电的薄型线圈,成功实现了,在不使用输电电缆的情况下,为行驶中的电动汽车充电,并且该技术成功让车辆连续行驶500公里。

  行驶中的电动汽车想要实现无线充电,需要利用磁场的变化,从埋设于地下的供电线圈传输电力。此前该技术主要被以色列和欧美国家所掌握。并且,德国和法国蹭在此前公布过相关计划,称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配备供电线圈等的4000至4900公里的“电气化道路”,以此来推进无线充电电动汽车的普及与市场运用。

  而这次东京理科大学带来的方案则更重视实用可行性。据悉,此次开发的新线圈厚度约为1毫米,仅传统线圈的十分之一。线圈用薄铜板制成的且无需将之埋入地下,可直接贴装于道路表面即可。因此理论建设成本更低。

  此外,相关报道中还提到,该技术计划于2025年底前在东京湾填海造陆之地开始推进行驶试验,并目标在2030年左右将性能提升至实用水平,并尝试在高速公路等场所贴装线圈并逐步普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