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全球车企圈子里可以说是炸开了锅。原因很简单,4月2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从4月3日开始对所有进口汽车和关键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而且他还强调,这关税是“永久”的!试想一下,谁家企业听到这种消息能不炸?这就相当于你家开个超市,隔壁突然宣布所有进货都要加价四分之一,还说这是常态化操作,谁受得了?
特朗普一脸得意地说这是美国的“解放日”,他觉得这个政策能帮美国收回被“骗走”的钱,还能帮助美国的汽车产业重新崛起。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意思?不过问题来了,这25%的关税真的能做到他说的这些吗?要知道,汽车行业可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任何一个小动作都可能牵一发动全身。
其实,特朗普盯上汽车行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在他上一个总统任期的时候,他就曾试图用《贸易扩大法》第232条对汽车行业展开调查。当时他就觉得,美国在汽车贸易上吃了大亏,尤其是和欧盟的关税对比让他很不满。欧盟对美国汽车收10%的税,而美国对欧盟车只收2.5%,这让特朗普觉得美国成了“冤大头”,于是他一直想改改这个局面。
但话说回来,美国对汽车行业的保护可不是从特朗普开始的。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就搞了个“鸡肉税”,对进口轻型卡车征收25%的关税,这一征就是60多年。现在特朗普又打算把这招用在乘用车上,目的无非就是三点:一是多收点钱补贴国内经济,二是逼外资车企回美国建厂,三是用关税当武器,对其他国家施压。
不过,汽车可不是随便就能“搬回家”的产业。现代汽车产业链复杂到什么程度?一辆车从设计到生产,可能涉及几十个国家的几百家企业。特朗普的这一刀下去,受伤的可不止外国企业,美国本土车企和消费者也难逃干系。
比如日本车企,这次可以说是“最倒霉”。如果日本厂商选择涨价,那么销量可能暴跌;如果不涨价,利润就会被税收吃掉一半。高盛估计,光是丰田一家可能就损失5700亿日元。韩国车企也好不到哪去,现代和起亚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很大,这波操作直接打乱了他们的布局。
加拿大和墨西哥更是被“误伤”的典型例子。加拿大的汽车产业直接或间接养活了12.5万人,而墨西哥更是有100万工人在汽车产业链上工作。特朗普的一道命令,让这两个国家的汽车行业前途未卜。加拿大总理卡尼气得差点摔桌子,他说特朗普这是在“直接攻击加拿大”,还威胁要采取反制措施。
欧洲那边也没闲着。德国的奔驰、宝马、大众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不小,这次关税一加,销量预期下跌15%-20%。欧盟方面表示,这种政策会伤害双方的经济利益,已经在考虑通过WTO的渠道来反击。
有意思的是,中国车企这次反应比较冷静。毕竟中国对美汽车出口本来就不多,2023年只占国内总出口的1.4%。但这不代表中国完全置身事外,毕竟全球汽车供应链错综复杂,任何一环出问题都会波及其他环节。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国本土车企也没能幸免。虽然名字听起来是“美国造”,但其实很多零部件是进口的。据统计,在美国生产的汽车中,近60%的零部件来自海外。这次加税,美国车企的成本也跟着涨了,最终这些账可能都得算到消费者头上。
经济学家估计,这项政策实施后,美国消费者买车的成本可能上涨3000到6000美元。不知道特朗普有没有想过,他想救的美国车企,可能最后还是把锅甩给了消费者。
目前,这项关税政策已经在4月3日凌晨正式生效,全球车企正在紧急调整策略。日本、韩国等车企纷纷召开内部会议,讨论是否要涨价。加拿大和墨西哥方面则在考虑联合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试图向美国施压。欧盟已经明确表示,将通过WTO等国际组织寻求解决方案,但具体措施还未敲定。
美国国内的车企则是叫苦连天,特别是通用和福特这样的传统巨头,它们的生产成本将明显上升。与此同时,美国消费者的购车选择也会受限,二手车市场可能会迎来一波“逆袭”。
特朗普的这个政策,说白了就是想用关税逼外企让步,顺便给美国车企找点“活路”。但问题是,现在的汽车产业早就不是几十年前那种“关起门来自己玩”的时代了。全球化让每个国家的生产和供应环节都互相依赖,一刀切的政策不仅难以奏效,反而可能引发更多问题。
从长远来看,单靠关税保护是治标不治本的。美国汽车业的问题在于技术创新和成本竞争力,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哪怕把关税加到50%,也未必能让消费者买账。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
这事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有人支持特朗普的做法,但更多人觉得这波操作太不靠谱了。
网友“车轮滚滚”说:“特朗普这是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车企自己也得承担更高的成本。”
网友“老王看汽车”表示:“日本车企这次真是倒了大霉,丰田的利润少了那么多,还不知道怎么应对呢。”
网友“全球化观察者”调侃:“特朗普是不是觉得美国消费者的钱多得花不完?一辆车贵几千美元,你看大家还会不会买。”
网友“蓝天白云”说:“中国车企这次应该偷着乐吧,虽然影响不大,但至少没遭重创。”
网友“经济学小白”直言:“这关税的最终结果就是美国消费者买单,看谁最后笑得出来。”
看来,大家对这个政策还是意见很大。大家觉得,这25%的关税真能帮美国汽车业翻身吗?
这事看下来,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特朗普说这是帮美国车企“打天下”,但结果呢?不仅没怎么打着别人,还可能让自己人受伤最重。这种短视的政策,说是“长期战略”,怕是连明年的账都算不清吧。真想问一句,关税加了,消费者的权益又去哪了?
特朗普这一手,真是“你死我活”的做法,但问题是,他真能救活美国车企吗?如果救不活,那美国消费者这几千美元的成本到底是替谁买单的?对于日本、韩国这些主要汽车出口国来说,他们接下来是要反击还是妥协?最后,全球化的产业链真能被这25%的关税打乱吗?这些问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