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总有人问我,跑长途,到底是油车好还是电车好?
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问错了。
这不是一个选择题,这是一个渡劫方式二选一。你是想被天雷劈死,还是想被心魔搞死。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形象。
刚提电车那会儿,我也天真过。看着仪表盘上那个大大的、充满了科技与狠活儿的数字,500公里,感觉自己就是雷电法王杨永信,手握闪电,天下我有。然后一脚电门踩上高速,时速120公里/小时,空调开到24度,音乐放到最大。好家伙,那个续航掉得比A股都快,简直就是压缩毛巾见了水,瞬间给你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
所谓的500公里,那是车企在实验室里,找了个体重45公斤的工程师,不开空调不开音乐,全程靠滑行溜出来的。你一个拖家带口的中年人,凭什么跟人家比?你配吗?那一刻我悟了,电车的续航,是一种玄学,一种薛定谔的猫,在你抵达下一个充电桩之前,它永远处于“有”和“马上就没”的叠加态。
然后就是充电,哦不,是修行。
开油车是什么感觉?进服务区,找个油枪,插进去,五分钟,哎,满了,700公里续航到手,那种感觉叫“从容”。油表灯亮了?别慌,至少还能再跑几十公里,足够你找到下一个加油站,甚至还能点根烟。
开电车呢?进服务区,先打开APP找桩,找到了,开过去,前面排着三台车。那一刻,你看着旁边加油站的车进进出出,如丝般顺滑,你在这边像个望夫石。人家加个油,是战斗间隙的战略补给;你充个电,是看完一整集海贼王路飞还没打完凯多。
说起来,服务区的泡面是真难吃,还贵。还不如我自己带的饼干。
好不容易轮到你了,插上枪,看着屏幕上“预计充满需要1小时15分钟”的字样,你陷入了沉思。这段时间你能干什么?你能打完三把王者荣耀,还能被队友骂两遍。你还能给老婆孩子解释为什么我们又要在服务区多待一个小时。
操,凭什么啊!
你看着油车一辆辆绝尘而去,那一刻你才明白什么叫世界的参差。他们是在旅行,而你,是在参加一场名为“寻找充电桩”的大型户外解谜真人秀。
有人说,电车省钱啊!
是是是,你说的都对。700公里,电费120块,油车得450块,省下的三百多块钱,够我吃一顿不错的火锅了。在家里装了充电桩,一度电几毛钱,一公里几分钱,比坐公交都便宜,简直就是白嫖。
但这个世界,最贵的就是“免费”的东西。
你省下的电费,保险公司会微笑着从你口袋里拿走。同级别的车,电车保险贵出一大截,人家保险公司也不傻,电池那么贵,撞一下赔不起。
然后是保值率,这才是真正的大动脉出血。我作为一个曾经拥有过早期特斯拉的中年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那玩意儿的保值率,比我的发际线后退得都快。三年下来,油车可能还在坚挺,电车已经直接给你打骨折,是粉碎性骨折。你省下的那点电费,在二手车贩子报价的那一刻,会加倍让你吐出来,还得再搭进去一条裤衩。
这叫什么?这叫不务正业。车企们把所有精力都花在怎么让你买的时候爽,至于你卖的时候哭不哭,那不归他们管。
当然,电车开起来确实是另一种生物。
那种丝滑,那种安静,那种一脚电门人就飞出去,把旁边油车甩在身后的感觉,确实上头。真的上头。非常上头。而且现在的智能辅助驾驶,在高速上确实能让你省不少心。
但这种快乐,是建立在你电量充足的基础上的。一旦续航低于30%,所有的驾驶乐趣都会瞬间清零,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焦虑。你所有的注意力,都会从驾驶本身,转移到寻找下一个“能量图腾”上。
但说真的,这种提心吊胆的快乐,我享受一次就够了。
你以为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是识别红绿灯和行人?错了。真正的地狱级副本,是如何在中国复杂的路况下,精准识别并躲过那些神出鬼没、不讲任何道理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AI算力再强,也得当场宕机。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飞船。
所以究竟该怎么选?
很简单。
如果你跑长途是刚需,是生产力工具,是一个月必须在高速上跑几千公里的苦命人,别犹豫,买油车。它可能吵,可能不那么智能,但它能给你一种最宝贵的品质,叫“确定性”。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操蛋世界里,这种品质,千金不换。
如果你主要在市区通勤,家里能装充电桩,偶尔跑个一两百公里的短途高速,那电车就是你的神。安静,省钱,提速快,智能化体验拉满,完美。
真正的玩家,从不计算。
他们只问自己的心,今天出门,是想当一个随时能说走就走的体面现代人,还是想当一个随时准备在服务区原地打坐飞升的赛博道友。
选择吧,然后,承担它。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