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关岭的崇山峻岭间,两种改变正在同步发生。2025年1月,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合龙,这座桥面至谷底落差625米的"世界第一高桥"将当地村民的出行时间从两小时缩短至几分钟。与此同时,2025年6月,全国第20间"东风日产阳光关爱阅读室"在福农小学落成,为乡村孩子打开了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这两项工程,一座跨越物理空间,一座连接精神世界,共同构筑着乡村教育振兴的骨架。
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深刻改变着当地生活。四年级学生杨浩宇和爷爷每次赶集卖粮都要翻越两道山梁,花费两个多小时。"等桥修好了,我们就能省好多时间,爷爷也不会那么累了。"孩子的朴素愿望,道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最真切的价值。这座跨越“地球裂缝”的超级工程,不仅改写着当地的交通版图,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而在花江峡谷大桥一侧的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上关镇,另一座"桥梁"的落成同样意义非凡。由东风日产阳光关爱公益项目打造的"阳光关爱阅读室",配备了2000册图书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三个月前,这里还只是一间藏书陈旧、数量不足的普通阅览室,如今已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空间。副校长刘应辉说:"能让这些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是对他们一生最好的投资。"校长韦元武则观察到:"孩子们主动去翻书、记读书笔记、参加讲故事活动,变化特别明显。"
这两种"桥梁"形成了奇妙的互补。花江峡谷大桥缩短了地理距离,阅读室则压缩了认知鸿沟;混凝土桥梁改变出行方式,书香桥梁重塑思维方式。正如项目所诠释的:"桥梁重组了空间,阅读则点燃梦想。"在阅读室里,杨浩宇找到了关于桥梁建造的书籍,通过阅读,他对身边这座世界级工程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虚实结合的教育体验,让"桥"的意象在孩子们心中更加立体。
东风日产"阳光关爱"公益IP自2008年启动以来,已经走过全国18个省份,建成20间阅读室,捐赠近7万册图书,开展超610节特色阅读课,公益里程超过10万公里。这些数字背后,是项目从单纯图书捐赠到文化浸润的转型升级。韦元武校长感慨道:"阅读给孩子打开了一个通往外界的窗口,让他们在山水之间,也能想象更远的世界。"
十八年来,东风日产"阳光关爱"公益IP始终锚定乡村教育领域,惠及超过100万师生。这种持之以恒的投入,正在形成可持续的公益模式:从硬件改造到课程开发,从教师支持到阅读活动,构建起完整的教育支持体系。刘应辉副校长说:"阅读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但时间久了,会在孩子心中扎下根。未来总要有人走出大山,要靠文化的力量。"
在花江峡谷大桥即将通车之际,项目特别组织孩子们参观这座"世界第一高桥"。这种实地体验与阅读教育的结合,让"连接"的意象更加深刻。正如活动所展现的,大桥与阅读室,一座跨越山川,一座穿越想象;一座改变当下,一座启迪未来。它们共同拓展着乡村儿童的人生半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当孩子们站在大桥上眺望远方,在书海中畅想未来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座工程的成就,更是无数乡村梦想被点亮的希望。
【来源:环京津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咨询及合作:19176699651;yuanshipeng@xxcb.cn。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