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有意思,值得咱们聊一聊。
就是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当大多数人都在享受难得的休息,或者堵在出游的路上时,有位车企的大领导却一点没闲着,反而比平时上班还忙活。
这位就是奇瑞汽车的执行副总裁,叫李学用。
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跟连续剧似的,一连发了十多条短视频,主题全都一样,就是给他家即将上市的一款新车——捷途纵横G700做宣传。
这事儿一下子就让很多人注意到了,大家伙儿都在琢磨,一个这么大的领导,假期不休息,亲自下场当“网红”卖力吆喝,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一款新车,真能靠领导这么拼命地喊几嗓子,就能一炮而红吗?
这事儿咱们得从头说起。
首先,李学用这么卖力,肯定不是心血来潮。
他宣传的这款纵横G700,来头不小,但面临的疑问也不小。
咱们普通老百姓一提起“捷途”这个牌子,印象里是啥?
大多是那些价格十万块钱左右,空间大、配置高、挺实惠的家用SUV,比如捷途X70、X90这些车,主打的就是一个性价比,让普通家庭花不多的钱,就能买到一辆看起来又大又有面的车。
这些年捷途靠着这个路子,确实卖得相当不错,也算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站稳了脚跟。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
一直以来习惯了做“十元店”生意的捷途,突然告诉你,他们要开一家“奢侈品店”了。
这款全新的纵横G700,官方透露的预售价格区间,竟然定在了三十五万到四十万。
这个价格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有点懵,甚至觉得不可思议。
这价格跨度也太大了,从十万一下子跳到四十万,这中间差了三辆捷途X70的钱。
大家心里自然会打个大大的问号:凭什么?
你捷途凭什么敢卖这么贵?
这个“凭什么”的疑问,其实非常现实。
首先就是品牌形象的问题。
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长年累月形成的印象,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的。
就好比一家我们常去吃的、味道不错的兰州拉面馆,突然有一天重新装修,挂牌说要卖顶级的日本神户牛排,一份要好几百块。
就算他告诉你请来了米其林大厨,用的也是最好的食材,我们作为食客,心里也得犯嘀咕,总觉得有点不搭调。
汽车也是一个道理,消费者买车,尤其是在三四十万这个价位,除了看车本身的产品力,也非常看重品牌带来的价值感和认同感。
纵横G700虽然是个新系列,但它挂的车标还是捷途的,这就让很多消费者很难把它和高端、豪华联系起来。
其次,是技术和经验的沉淀。
硬派越野车这个领域,技术门槛其实挺高的,不是简单地把车壳子做得方方正正、底盘抬高一点就行了。
它涉及到车身结构、四驱系统、动力匹配、可靠性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
奇瑞集团虽然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上很有实力,但在硬派越野这个细分市场,确实算是个新手,以前并没有太多成功的经验可以拿来借鉴。
所以大家就会担心,你这第一款产品,技术到底过不过硬?
在各种极限路况下,车子稳不稳定、可不可靠?
这些都还没有经过市场的长期检验,没有形成用户口碑。
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定一个高价,自然会引来不少质疑的声音。
面对这些实实在在的压力和疑问,捷途和李学用并没有选择低调处理,或者慢慢来。
他们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最直接、最高调的方式来回应,那就是主动出击。
李学用在圈内一直以作风勇猛、敢打敢拼著称,他信奉的理念就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与其被动地等大家来质疑,不如我主动把所有东西都亮出来给你看。
所以,国庆假期那十几条视频,就成了他手里的“武器”。
他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开发布会,念一些枯燥的技术参数,而是亲自开着这台争议中的纵横G700,去跑山路、去玩泥巴、去涉水,用最直观的画面告诉所有人:你们担心的那些问题,我先替你们试了。
你看,这车在这么复杂的路况下都表现得游刃有余,它的实力就在这儿摆着。
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一种“信任前置”的营销策略。
李学用是在用他自己作为奇瑞高管的身份和信誉,来为这款新产品做担保。
他在视频里传递的信息很清晰:我,作为公司的负责人之一,都对这台车这么有信心,亲自开着它去挑战各种路况,你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这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其实是一种很聪明的沟通方式。
比起冷冰冰的广告,一个有血有肉、有身份的人出来现身说法,更能拉近和消费者的距离,也更容易建立起最初的信任感。
当然,捷途敢这么做,也不是毫无准备的盲目自信。
这背后,其实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缩影。
在过去,我们的国产品牌想冲击高端市场,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技术、品牌、供应链都跟不上。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尤其是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中国品牌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纵横G700搭载的也是奇瑞最新的混动技术,它敢定这个价,肯定是在产品硬件上下了血本的。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完全是“能不能造出好车”,而是“如何让消费者相信你造出的是好车,并且愿意为它付高价”。
从这个角度看,李学用的卖力吆喝,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品牌突围战。
他是在为纵横G700,也是为捷途品牌的向上之路,敲响第一面战鼓。
这条路肯定不好走,之前也有其他国产品牌尝试过。
比如长城汽车推出坦克品牌的时候,一款国产越野车卖到三十多万,当初同样面临过铺天盖地的质疑。
但坦克硬是靠着过硬的产品实力和精准的社群营销,一步步打出了名气,获得了市场认可。
比亚迪推出百万级的仰望U8时,更是被很多人看作是天方夜谭,但它通过展示原地掉头、应急浮水等颠覆性的技术,成功地树立起了高端技术的形象。
这些成功的案例都说明,中国品牌向上突破是有可能实现的,但前提是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真本事,同时也要有敢于直面争议、勇于打破常规的营销智慧。
所以,回到我们开头的问题,李学用这么卖力,纵横G700到底能不能一炮而红?
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他的这番努力,毫无疑问为新车赚足了眼球和话题度,成功地让很多人知道了这款车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部分人对产品性能的疑虑。
这就像一场战役的开局,他用一次漂亮的冲锋,抢占了一个有利的舆论阵地。
但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要看产品上市后的实际表现,包括最终的定价是否合理、车辆的实际驾乘体验、质量的可靠性以及售后服务等等。
市场和消费者会用真金白银投票,来检验这款车到底是真的物有所值,还只是看起来热闹。
不过,无论结果如何,这种敢于挑战、勇于向上的精神,本身就值得我们关注和肯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