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挺有意思的。
比如美国那边,有个叫“古代快线”的计划,就是想拉条高压线,把清洁能源送到千家万户。这事儿说了十年,还在吵。今天这个州不同意,明天那个牧场主不乐意,十年,一条线都没影儿。
可你把头转向中国这边,看看甘肃、看看内蒙古的戈壁滩上,那是一片片比城市还大的蓝色“海洋”。太阳能光伏板,一望无际,在沙子里扎下根,安安静静地晒着太阳。
风车,巨大无比,像从科幻电影里走出来的巨人,慢慢悠悠地转着。
怎么这边就没那么多吵闹声?
很多老外想不通,他们觉得这不科学。这么大的工程,动那么多地方,怎么可能没人站出来喊几句?他们带着摄像机,跑到村子里,想找个愁眉苦脸的“受害者”。
他们找到了一个叫许世才的大叔。
镜头对着他,话筒递过去,问他,占了你们的地,影响大吗?心里有没有不舒服?
大叔挺实在,说,那肯定有影响啊,谁家地被占了,心里能一点波澜没有?
记者一听,觉得有料了,赶紧追问。
结果大叔话锋一转,指了指不远处的新房子,说,地是没了,但你看,政府给的补偿,盖了新楼,剩下的钱存银行,比种地那点收成强多了。儿子现在就在那个光伏基地上班,一个月工资顶得上我过去刨半年地。
你说,我还闹啥?
这就是很多时候,我们中国人最朴素的逻辑。先不算那些家国天下的大账,就先算算自己家的小账。
日子是不是变好了?
以前靠天吃饭,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兜里剩不下几个钱。现在,地租出去了,每年拿租金。年轻人不用跑到大城市里挤,家门口就有工作,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穿着干净的工作服,维护那些光伏板。
收入稳了,比以前高了,谁不愿意?
当然,也有需要搬家的。故土难离,这道理谁都懂。可如果搬家不是让你变得更糟,而是给你一个更好的选择呢?
给你一笔足够多的补偿款,给你一套崭新的楼房,水电暖气全都通好,比你那漏风的土坯房强百倍。还帮你把社保办了,以后看病养老都有着落。甚至还组织你去学个电工、开个铲车,保证你有新饭碗。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是愿意配合的。
这不是说大家没意见,而是问题被实实在在地解决了。
再把眼光从村里挪到城里。
几年前,北京的冬天是什么样?很多人都记得。天总是灰蒙蒙的,出门得戴口罩,不然嗓子就难受。朋友圈里天天都在晒那个PM2.5的指数。
现在呢?
不是说空气变得完美无瑕了,但蓝天的日子,肉眼可见地变多了。晚上能看见星星了,秋天敢开窗通风了。有研究说,因为空气变好,我们这代人平均能多活将近两年。
两年,这是实打实的健康,是真金白银换不来的福利。
这些变化怎么来的?就是戈壁滩上那些转动的风车,那些晒着太阳的蓝色板子,一点一点换回来的。
当你亲身体会到这些好处的时候,你对那些工程的态度,自然就不一样了。
而且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有一种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不是凭空来的,是一件件事情干出来,积累起来的。国家说,我们要在戈博滩上建个大基地,很多人第一反应不是“这会不会骗我”,而是“那估计很快就能见到了”。
“中国速度”这个词,听着有点官方,但对老百姓来说,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说要修条路,没多久挖掘机就开过来了。说要建个高铁站,过两年你就能坐上车了。
这种说到做到的执行力,很可怕,也很让人安心。
你知道,这件事上面下了决心,就一定能干成,中间不会因为乱七八糟的事情就黄了。有了这份信任打底,大家就愿意为了一个更长远的目标,忍受一点暂时的不便。
就像当年修三峡大坝,百万移民,那是多大的动静。放到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吵到天翻地覆,最后不了了之。但在中国,它就建成了。
这背后,有一种更深的东西在。
我们从小听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是精卫填海,是愚公移山。这些故事的核心,都是为了一个集体的目标,可以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大河有水小河满”。
这个道理,好像就刻在血液里。
现在,这条“大河”是什么?是国家的能源安全。
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厂,需要海量的能源。过去,很多石油、天然气得从国外买。这就好比你家厨房的燃气,得看别人高不高兴才给你通。万一哪天人家不高兴了,或者路上出了什么事,你家就得断火。
这种感觉,不踏实。
现在,我们在自己的戈预滩上,用自己的太阳,自己的风来发电。这是把能源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这种安全感,比什么都重要。
而且,当你知道,全世界大部分的太阳能电池板都是中国造的,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跑在中国的大街上,你心里会升起一种东西。
那叫自豪感。
我们不再是那个什么都需要向别人学的学生了。在清洁能源这个赛道上,我们是领跑的人。
所以,当一个中国普通人,开着国产的电动车,呼吸着更清新的空气,看着新闻里国家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时,他的内心,是复杂的。
有对好生活的满足,有对国家执行力的信任,也有一份与有荣焉的自豪。
这一切加起来,就是那个让西方记者“失望”的答案。
这里没有那么多剑拔弩张的故事,只有一个个普通人,在时代的大潮里,做出了最符合自己利益,也最符合集体利益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