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出口行业迎来强监管新政。11月14日,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通知,明确自2026年1月1日起,出口注册登记不满180天的车辆,必须提交生产企业出具的《售后维修服务确认书》,否则不予发放出口许可证,直指“零公里二手车”以次充好、低价套利的行业乱象。
所谓“零公里二手车”,是指完成登记手续但行驶里程极低、近乎新车状态的车辆。这类车辆以二手车名义出口,规避新车出口相关规范,凭借低价优势扰乱海外市场秩序。数据显示,2024年二手车市场中“登记≤3个月、里程≤50公里”的车辆占比已达12.7%,每8辆二手车就有1辆是“刚上牌就转手”的准新车,不仅挤压正规新车出口的溢价空间,还因缺乏售后保障损害中国汽车海外品牌形象。
此次新规针对性划定监管红线。要求提交的《售后维修服务确认书》需明确出口国别、车辆信息及海外售后网点等核心内容,并加盖生产企业公章,从源头确保出口车辆的售后可追溯。同时规范出口许可证管理,申报信息必须与《机动车登记证书》完全一致,杜绝信息造假;建立企业动态管理及退出机制,将提供虚假车况、不履行质量保证义务等七类行为列入不诚信负面清单,多次违规者将被限制许可申请。
新规实施将推动行业生态重塑。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新政通过严审车源与售后承诺,遏制了低价套利和无序竞争,倒逼企业从“拼价格”转向“拼品质、拼服务”。对新车出口而言,明确的新旧标准划分维护了合理溢价空间;对海外市场而言,规范的二手车供给搭配完善的售后保障,将助力中国汽车树立“高性价比+可靠服务”的国际形象。全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给予企业一个半月缓冲期,既划定底线又留足调整空间,实现二手车与新车出口分类管理、优势互补。
随着中国二手车出口规模从2020年的4300辆跃升至2024年的43.6万辆,规范发展成为必然要求。此次四部门联合出手,不仅为“零公里二手车”乱象画上休止符,更通过完善配套体系、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市场,推动行业从“规模增长”迈向“价值增长”。未来,合规经营与品质服务将成为二手车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汽车出口持续突破筑牢秩序根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