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亿重庆汽车黑马收编吉利2500人军团

在智能驾驶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吉利控股集团的战略调整正引发行业深度思考。37岁的科技精英印奇掌舵的千里智驾,通过整合极氪1500人、吉利研究院1000人及迈驰智行500人的技术团队,构建起近3000人的研发军团,这一动作不仅重塑了吉利内部的智能驾驶格局,更预示着中国汽车产业"软硬件解耦"的新趋势。

印奇与王军的"技术+产业"双核驱动模式颇具看点。作为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深耕AI算法领域;而新任联席总裁王军则带着华为车BU的实战经验加盟。这种组合折射出智能汽车产业的人才需求变迁——既需要前沿技术视野,又离不开整车制造know-how。两人在宁波誓师大会上的同台亮相,象征着千里智驾"两条腿走路"的发展哲学:既要保持技术领先性,又要确保商业化落地能力。

从商业布局看,千里智驾的资本运作展现精密设计。7月完成的17亿元增资中,吉利以"现金+技术"组合出资,既注入了真金白银,又转移了十四大项智驾技术所有权;而印奇控制的江河汇资本则通过复杂的股权架构确保对公司的实质影响力。这种产融结合的模式,既避免了纯技术公司的资金困境,又防止了传统车企的创新惰性,或将成为智能驾驶公司的新范本。

技术路线上,"千里浩瀚"系统的五套方案覆盖15-50万元价格带,显示出吉利欲通吃主流市场的野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旗舰方案搭载的700TOPS算力平台,这一配置已超越当前多数新势力车型,反映出千里智驾在高阶自动驾驶领域的激进布局。而印奇强调的"从车+AI到AI+车"理念,预示着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正加速到来。

业务协同方面,千里科技展现出"两条腿走路"的平衡艺术。一方面通过转让增程式车型技术给吉利研究院,聚焦智能驾驶核心业务;另一方面又保留睿蓝汽车的制造能力,为技术落地提供试验场。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取舍,体现了印奇团队对智能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深刻理解——掌握核心算法与数据,而非陷入重资产制造的泥潭。

市场定位上,千里智驾明确提出要做"第三方整车企业的开放平台"。这一志向如能实现,将打破当前各家车企智能驾驶系统各自为战的局面。但挑战同样明显:如何平衡为吉利系服务与开拓外部客户的关系?毕竟,吉利既是股东又是最大客户,这种双重角色可能让其他车企心存顾虑。

财务数据揭示了转型的迫切性。千里科技传统制造业务毛利率不足8%,而科技板块却高达45.7%。这种悬殊差距正是印奇全力押注"AI+车"战略的经济动因。2025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0%至2000万元,但相比380亿市值,仍需更具说服力的业绩突破。

放眼未来,印奇预判"智能座舱将比智驾更具讨论度"的观点值得玩味。其最新发布的Agent OS系统试图将汽车变为"懂你"的移动生活空间,这种从功能到体验的转变,可能重新定义人车关系。但挑战在于,当各家都在发力语音交互、场景引擎时,千里科技的差异化优势何在?

这场整合背后,是吉利面对行业变局的大胆求变。通过集中研发资源,避免内部重复投入;借助外部精英,激活组织创新活力。但管理3000名技术人才的挑战不容小觑,特别是来自不同体系的文化融合问题。印奇能否将互联网公司的敏捷与车企的严谨完美结合,将决定千里智驾能走多远。

智能驾驶产业正从单打独斗走向生态竞合。千里智驾的诞生,既是对特斯拉FSD、华为ADS的回应,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寻求核心技术突破的缩影。当资本、人才、技术在此汇聚,一个值得期待的问题是:这家融合了互联网基因与汽车产业积淀的新物种,能否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智驾之路?

380亿重庆汽车黑马收编吉利2500人军团-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