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米汽车”遭媒体痛批:别让年轻人的第1台车成为最后1台!

2025年10月16日,第一财经刊文《别让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成最后一台》,提到“销售鬼才”雷总的发言被挖出“旧账”,他的声誉还是难免受到反噬。雷米这家汽车最大的毛病就是安全问题:一个把市场当成试验场、把用户当成试验品的企业,实在是不靠谱。智能汽车不能仅仅理解成“手机加四个轮子”,它更讲究的是整体的产品实力。

“雷米汽车”遭媒体痛批:别让年轻人的第1台车成为最后1台!-有驾

看看“雷米”的成长历程吧,它的崛起离不开雷总那鬼才般的宣传策略。早期,凭借媒体的大力炒作,再加上“价格实惠”的优势,“雷米”手机迅速聚集了一大批粉丝,为公司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虽说这些年“雷米”产品时不时被吐槽,但这并没有阻挡它在手机、家电等领域的持续扩展。毫无疑问,“雷米”在品牌塑造和维护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雷米汽车”遭媒体痛批:别让年轻人的第1台车成为最后1台!-有驾

为了让企业发展得更快一些,雷总和集团又把目光投向了汽车制造这个领域。2021年3月30号,雷总宣布要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专门负责智能电动汽车的业务。他还说,这是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搞大事情,愿意把所有的成就和荣誉都拿出来,为“雷米”汽车拼一拼。两年多过去了,“雷米”汽车终于亮相了,它凭借速度快、颜值高的特点,一下子赢得了大量年轻车迷们的喜欢。毫无疑问,雷总在汽车行业的布局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而且还赚得盆满钵满。

“雷米汽车”遭媒体痛批:别让年轻人的第1台车成为最后1台!-有驾

2023年12月28日,在汽车技术发布会上一亮相,雷米汽车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2024年3月28日晚,雷米集团又举办了一场发布会,正式推出了第一款新能源车——某7。得益于精心的市场推广,刚一推出,这一系列车型就获得了超高的关注度。“好看,好开,智能,有速度”,这几个词也成了“雷米”汽车最大的亮点。官方数据显示,发布当天,尾款预约在4分钟内就突破了1万台,7分钟内突破了2万台,27分钟内已达到5万台。不到一天(24小时),订单总数已经飙升到88,898台,这个成就真是让人惊叹不已,羡慕死旁人啦。

“雷米汽车”遭媒体痛批:别让年轻人的第1台车成为最后1台!-有驾

经过市场验证,大家发现,“雷米”汽车只专注于颜值和速度,忽视了最基本的安全保障。“3·29铜陵某品牌汽车爆燃事件”和“10·13成都某品牌汽车燃爆事件”都变成了非常惨痛的教训。但是令人费解的是,雷总和他旗下的集团一直没有承认存在安全隐患,直到2025年9月19日,在接受调查后,被动地召回了2024年2月6日到2025年8月30日间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总数达到116,887辆。有意思的是,这次召回属于被动应对,并不是主动公开召回的。

“雷米汽车”遭媒体痛批:别让年轻人的第1台车成为最后1台!-有驾

2025年10月16日,第一财经发了一篇文章,随后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网友纷纷表示,“产品力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不能过度宣传”,“抵制虚夸”。关于“雷米汽车”是否能够达到行业的安全标准,目前没有官方正式的结论,不过从市场上的反应来看,似乎确实存在“过度营销”的嫌疑。

“雷米汽车”遭媒体痛批:别让年轻人的第1台车成为最后1台!-有驾

希望雷总和他的汽车团队能真正重视市场的声音,为消费者带来安全可靠的产品,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只要忽视安全的生产方式都不值得推崇,更别说是让消费者掏钱买的车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