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
来看看10月新能源车零售量的榜单。比亚迪还是那个老大,卖了大概29.5万台左右吧,折算成一天大概9500辆多一点。这数字光看着就吓人,但如果跟前年同期比?增长放缓不少(这段先按下不表)。吉利紧随其后,16.4万嘛,差不多一天也得有5300多辆,算起来也还挺稳,尤其是吉利的帝豪EV和几何系列卖得不错。五菱稍微落后一截,一天大概也就3000辆左右,但要说五菱的微面转型,这个成绩还是可以理解的。
别看这些大佬稳坐钧位,新势力里面也开始逐渐显露头角。鸿蒙智行零售6.8万,主要靠他们的问界系列,特别是问界M9这波冲量很给力。我倒是翻了下笔记,问界今年的出货也不少,除了续航和空间的问题,好不好用其实是次要的,关键是品牌心里肉比较多。相比之下,零跑他们也不甘示弱,6.3万左右。这俩你说比一比,鸿蒙的问界偏豪华、科技感强一点,零跑走的还是偏运动、年轻化路线。
再说点有趣的,小米这次排名第八,销量还算凑合,4.8万辆,平均批输出不算低了(当然这个数据猜测,没细算),尤其是Y7那款车,卖了3.3万。这是不是标签体现年轻消费者的需求?我也不是很确定,埋头做作品的我突然想到,小米要真想把车做成熟,得考虑个事情,车价和质量到底怎么平衡。
对比一下同类产品,吉利几何C、五菱凯捷这些,性能和价格都比较实在。蔚来、小鹏和理想这几家,反倒略显平静:蔚来3.9万+,理想3.1万,小鹏也是差不多。
(这一段先按下不表)其实我印象里,理想之前憧憬自己能第一多长时间,就算现在他们基本稳定在那些数字,还是有点风云变幻的意思——毕竟理想那个增程策略,一开始还是优势,后来有点被攻占市场的压力打乱节奏。
说句题外话,我刚才翻了下我的相册,发现去年刚拍的理想ONE,卖相还挺耐看的,现在觉得也挺怀念那种家用车的感觉。其实我一直觉得,新能源车用料其实没必要差,能用好用次,价格就算合理了,但得看供应链这套工厂流水线怎么调配。
你们觉得特斯拉这阵子表现咋样?我还真没想到,他们在国内的销量能掉这么快,10月才2.6万台,明显拉胯。也特斯拉在国内的价格战和政策压力大概影响不小。买特斯拉为了啥?就拼个面子和科技感?我身边不少人说,特斯拉的保值率虽然还行,但没了品牌光环,实际操作下来,感觉越来越普通。
行业里每次变动都让我觉得:其实没有绝对的赢家。比亚迪历经几年,好歹变成了行业标配,但谁知道明年又怎么?像我那些做供应链的朋友就常碎碎念,很多关键零件其实现在还在路上走着,关键是还得看政府补贴啥的(估算,一年也不超过3个点差异,但是说得上 аппарат...)。这可不是简单的销量和利润数字,背后还是一堆供应噪音。
突然有个问题,我一直没搞懂,为什么新势力表现会这么快赶上甚至超过传统厂商的一些老牌子呢?不是说传统车企的研发能力差,毕竟那些技术和资金都摆在那里,但我觉得关键还是在用户心理。年轻用户,动不动的颜值,也不一定是真心喜欢这个车,但用得顺手,颜值就能占分。
对吧?能不能做的越简单越好,就是个问号。这次我看到,有个朋友专门推荐那个啥超跑的新能源,价格还挺给力,关键是油改电的版本还可以接受(这段有点跑题,不过也算个趣闻)。
这不,我猜:国内的新能源市场未来会越来越碎片化——每个细分市场都有人占着坑。哪个车更懂得降成本,重体验,就有机会成为赢家。别说,可能十年后,真正活下来的是那些会讲故事和懂人性的品牌(这句话太空旷,别当真)。
哦,说到人,你有觉得,现在消费者变得更挑剔了吗?我周围的朋友都变了:更看重续航、体验、智能。而且还会持币观望一段时间再出手。你说,未来买车,是不是压力越来越大?我自己也有点困惑:会不会潮流下一波快变,让我们都变成随波逐流的那一群?
这问题让我迷糊——如果我现在去找家修车厂查查车况,是不是还能找到点生活的感觉?(就算只是一瞬间的安慰)
讲真,未来的行业,怎么说呢?或者,不用猜都知道,谁都想要稳定进步,但那些偶尔整出点新花样的公司,也不一定就能活得更久。市场的风向,永远在转,说白了,像个不断变动的棋盘。
你们觉得,真正的赢家会是谁?还是大家都在拼价格/体验/科技的三角落里拼命咬合?这事还真没完。
```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