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宣布将在欧洲生产新型纯电动汽车,还来得及吗?

点击关注不迷路

丰田宣布将在欧洲生产新型纯电动汽车,还来得及吗?-有驾

丰田终于要在欧洲造电动车了。

6.8亿欧元背后,日系车的慢半拍还能追上吗?

今天早上刷手机的时候,看到一条挺有意思的新闻:

丰田宣布要在欧洲生产纯电动车了。

看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啥?

现在才开始?

没错,就是那个常年霸榜全球销量第一的丰田,直到现在才决定在欧洲本土生产纯电动车。

要知道,特斯拉在欧洲的工厂都运转好几年了,大众、宝马这些欧洲本土品牌更是早就把电动车铺满了大街小巷。

但仔细一想,这又很丰田。

毕竟在电动车这条赛道上,丰田一直像个不紧不慢的老大哥,看着别人冲在前面,自己却稳稳地走着自己的节奏。

6.8亿欧元,丰田的欧洲电动车首秀

9月3日,丰田捷克制造公司(TMMCZ)正式宣布,将在捷克科林工厂生产首款欧洲本土制造的纯电动车型。

同时,他们还要投资6.8亿欧元,约合56.58亿元人民币扩建工厂,把厂区面积从15.2万平方米扩到17.3万平方米,还要新建涂装和焊接车间。

有意思的是,这6.8亿欧元里,有6400万欧元,约5.32亿元人民币来自捷克政府的补贴。

捷克总理菲亚拉直接表态:

汽车产业占我们GDP的10%,丰田这个决定对维持我们国家汽车制造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说白了,就是捷克很需要丰田,丰田也很需要欧洲市场。

这波操作,是典型的你情我愿。

丰田的电动车慢动作

我翻了翻资料,发现丰田在电动车这件事上,确实有点慢。

2020年,特斯拉的电动车已经满大街跑了,丰田才推出首款量产纯电动车bZ4X。

2023年,比亚迪的电动车已经卖到全球各地,丰田的纯电动车销量还不到比亚迪的零头。

但丰田也不是傻子,人家有自己的算盘。

他们一直坚持多路径战略,认为电动车不是唯一的未来,混合动力、氢能源也都是重要方向。

毕竟丰田在混动领域积累了二十多年,普锐斯都出了好几代了,技术相当成熟。

这次在捷克生产电动车,丰田欧洲公司总裁中田义弘说得很清楚:

新BEV生产体现了员工与捷克共同推进可持续出行的决心。

翻译一下就是:我们不是突然醒悟要做电动车,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结合欧洲市场需求做出的战略调整。

捷克工厂:20年老厂的转型之路

丰田在捷克的工厂其实已经运营20多年了。

2002年,他们以合资形式开始生产Aygo,2021年才变成丰田全资子公司。

现在这个工厂有3200名员工,是中波希米亚地区最大的雇主之一,年产约22万辆车,主要生产Aygo X和雅力士混动车型。

这次转型,工厂要新增245个岗位,65%的零部件将继续在本地采购。

也就是说,这次不是简单地把日本的技术搬过来,而是真正在欧洲打造完整的电动车产业链。

有意思的是,尽管全球电动车需求有所放缓,丰田还是计划在2025至2026年间在欧洲推出9款纯电车型。

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了。

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捷克?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丰田现在才在欧洲生产电动车?

为什么选在捷克?

先说时间点。

去年开始,全球电动车市场确实遇到了一些挑战。

欧洲一些国家减少了电动车补贴,充电设施跟不上,再加上经济形势不太好,消费者对高价电动车的热情有所降温。

但另一方面,欧洲的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传统燃油车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对丰田来说,现在入场其实是个不错的时机。

前期的市场教育已经由特斯拉等品牌完成,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提高了,同时市场也回归理性,不再是盲目追高的状态。

这时候入场,可以避免前期的学费,又能抓住政策强制转型的窗口期。

至于为什么选捷克,这就要说到欧洲汽车工业的布局了。

捷克虽然是小国,但汽车工业基础相当扎实,大众、起亚等车企都在这里设厂。

捷克劳动力成本比德国、法国低,但技术工人素质不差,地理位置又居中,方便辐射整个欧洲市场。

而且,捷克政府给出的条件确实诱人:

6400万欧元的补贴不是小数目。

作为对比,德国对电动车工厂的补贴要复杂得多,审批流程也更长。

在商业决策中,这种实实在在的支持往往比空洞的口号更有吸引力。

丰田的谨慎是优势还是劣势?

说到丰田在电动车领域的谨慎,业内一直有争议。

有人觉得丰田错失了先机,有人认为这才是明智之举。

从数据上看,丰田的混动车型在全球,尤其是美国市场卖得相当不错。

2023年,丰田混动车型销量增长了20%,而纯电动车只占其总销量的很小一部分。

这说明在电动车普及还不完全的市场,混动仍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问题在于,欧洲的情况不太一样。

欧洲的排放法规更严格,消费者对环保的要求更高,纯电动车的接受度也更高。

在欧洲市场,丰田如果不加快电动车布局,很可能会被大众、宝马这些本土品牌甩得更远。

这次在捷克建厂,可以看作是丰田对欧洲市场的补课。

虽然来得晚了点,但总比不来强。

电动车市场的冷思考

说实话,看到丰田终于要在欧洲生产电动车,我有点感慨。

这几年电动车市场经历了大起大落,从人人追捧到理性回归,整个过程就像坐过山车。

记得2021年,电动车概念多火啊,随便一个新品牌都能融到大钱,股价蹭蹭涨。

但现在呢?

不少新势力日子不好过,连特斯拉都开始降价促销。

市场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造车不是写PPT,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

丰田这个时候入场,恰恰避开了最疯狂的阶段。

他们不用为了抢占市场而牺牲质量,可以更从容地打磨产品。

bZ4X刚推出时因为软件问题召回过,这次在欧洲生产,估计会更加谨慎。

捷克人的小确幸

对捷克人来说,丰田这个决定是个好消息。

3200名员工的工作保住了,还新增245个岗位,工厂扩建后还能带动更多供应链就业。

我在资料里看到,捷克工贸部长卢卡什·弗尔切克说:

这项成果源于欧日双方的持续协商。

稳定的商业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熟练劳动力使捷克成为全球技术巨头的理想合作伙伴。

这话听着有点官方,但背后的意思很实在:

我们小国也有小国的优势,就是务实、稳定、性价比高。

在全球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能争取到丰田这样的大客户,确实不容易。

丰田的欧洲攻略

有意思的是,丰田在欧洲的电动车战略很清晰:先立足,再扩张。

这次在捷克生产的是首款欧洲本土制造的纯电动车,但丰田计划到2026年在欧洲推出9款纯电车型,包括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

这说明他们不是试水,而是有系统规划的。

而且,丰田在捷克的工厂不只是生产整车,还要建电池组装设施。

这意味着他们要从核心部件开始布局,而不是简单地组装进口的电池包。

这种全产业链的思路,很符合丰田一贯的垂直整合风格。

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车怎么样?

当然,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还是车本身:

丰田的电动车到底好不好开?

续航实不实?价格贵不贵?

目前丰田还没透露这款新车的具体信息,但可以参考他们已经上市的bZ系列。

从用户反馈来看,丰田电动车的优势是可靠性和安全性,毕竟有多年造车经验打底;

劣势可能是智能化程度不如新势力,车机系统有点老年机的感觉。

不过,这次是专门为欧洲市场打造的车型,应该会更符合欧洲消费者的习惯。

欧洲人喜欢小车,注重驾驶乐趣,对续航要求没那么高,毕竟欧洲国家小,这些特点可能都会反映在新车设计上。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有意思的对比:

丰田在电动车赛道上像个慢跑者,不争一时之快,但求稳步前进;

而一些新势力则像短跑选手,起步快但后劲可能不足。

哪种策略更好?

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汽车工业是长周期行业,十年二十年才能见真章。

丰田能成为全球销量第一,靠的不是一时的风口,而是持续不断的产品力和品牌力。

这次在捷克投资6.8亿欧元生产电动车,对丰田来说是个重要里程碑,但只是开始,不是终点。

对消费者来说,多一个靠谱的电动车选择总是好事,毕竟选择多了,才能促进整个行业进步。

最后说句实在话:

不管什么品牌,什么技术路线,能造出安全、可靠、好开、价格合理的车,就是好车企。

希望丰田的欧洲电动车,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而不是又一个期货。

(全文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