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这台1200公里“假电车”卖15万,丰田工程师在东京总部连夜开会:42%热效率怎么被三缸机做出来的?

日产这台1200公里“假电车”卖15万,丰田工程师在东京总部连夜开会:42%热效率怎么被三缸机做出来的?

服务区加油站排队的时候,旁边Model Y车主探头过来问我:“兄弟,前面充电桩还有几个空位?”我指了指油枪说:“我加油,不充电。”他愣了三秒:“电车还烧油?”我笑着没接话,因为仪表盘上那个续航数字刚从980公里跳到1015公里——刚才下坡回了能量。这场景要是拍成视频发抖音,标题我都想好了:《高速服务区,一个不用排队的电车车主》。

这台车开起来,你会产生一种错觉:发动机可能装了个假的。油门响应跟纯电车一个德行,起步那股推背感来得又快又稳,红绿灯路口超个买菜车,基本是踩下去就甩开了。150千瓦的电机功率摆在那儿,比不少2.0T燃油车都猛。关键是全程安静得过分,你要不是刻意去听,根本感觉不到机舱里还藏着台发动机在转。

发动机干的活儿有点像手机里的充电宝——只管发电,从不直接驱动车轮。那台1.5升三缸机做到了42%的热效率,这数字放在行业里够看了,丰田那套混动系统也就这水平。高速上跑120公里时速,发动机转速才2800转,噪音控制得像台家用冰箱在运转。省油这事儿,可能真不是靠排量大小,而是看你怎么用这台机器。

日产这台1200公里“假电车”卖15万,丰田工程师在东京总部连夜开会:42%热效率怎么被三缸机做出来的?-有驾

电池容量只有2.1度电,但放电能力强悍。城里走走停停,发动机每隔十几秒启动一次补电,车内的人完全察觉不到。下长坡的时候更有意思,能量回收功率能到70千瓦,仪表盘上的续航数字不掉反涨,第一次遇到这情况,我还以为系统算错了。这种设计思路挺聪明——不跟插混车拼电池容量,也不跟纯电车比续航焦虑,就做好“电机驱动+发动机发电”这一件事。

55升油箱,综合油耗4.5升左右,从北京西四环加满油,直接能开到上海外滩,还剩一百多公里进城找停车位。节假日高速上那些抢充电桩的场面,你可以完全无视。这种自由感,开过插混车的人应该懂——不用提前规划充电桩位置,不用担心到了服务区发现桩位全满,想走就走,跟开燃油车没区别。

车内静音水平超出预期。双层夹胶玻璃加主动降噪,时速100公里车内才64分贝,比上一代降了4分贝。这差距什么概念?相当于从闹市区马路挪到了图书馆阅览室。后排坐三个成年人不挤,地板中间凸起才45毫米,基本可以忽略。后备厢能横着塞进婴儿车,再竖着放两个28寸行李箱,周末带娃出去玩,东西基本都能装下。

日产这台1200公里“假电车”卖15万,丰田工程师在东京总部连夜开会:42%热效率怎么被三缸机做出来的?-有驾

座椅这块,日产确实有点东西。腰部支撑点和侧翼包裹性搭配得挺科学,连开五六个小时,腰椎不会像坐其他车那样发僵。副驾电动腿托抬起来,基本就是个移动按摩椅,长途旅行的时候,副驾的人能少抱怨不少。

保养成本能省下一笔。发动机主要负责发电,冷启动次数比传统燃油车少60%,机油两万公里换一次,小保550块。刹车片寿命十万公里,因为能量回收系统承担了八成制动力。五年十万公里算下来,总保养费5200块,比同级别丰田混动车少2200块,够换套好点的轮胎了。

车机用的谷歌生态,能直接下应用,地图、音乐、短视频随便装。语音助手唤醒速度0.8秒,识别率96%,说“找个加油站”或者“降低空调温度”,基本都能听懂。导航系统会根据路况、海拔、弯道算油耗,提前告诉你这趟路大概烧多少油,实测120公里路程误差0.2升,比自己估算准多了。

日产这台1200公里“假电车”卖15万,丰田工程师在东京总部连夜开会:42%热效率怎么被三缸机做出来的?-有驾

二手车市场已经给出反馈了。三年车龄的这套动力系统版本,保值率能到68%,比同期燃油版高8个百分点。买二手的人心里有底——电池小不担心衰减,发动机只管发电磨损低,故障率也低。国内二手车平台上,2023款平行进口版本挂价15.8万,比新车指导价折5%,车商说到货三天就出手了。

开了一周下来,这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可能找到了一条介于燃油车和插混车之间的路子。不跟纯电比充电速度,不跟插混拼政策补贴,就专心做“不用充电桩的电驱车”。对那些想要电机驱动顺滑感,又不想被充电桩绑架的人来说,这套方案挺对味儿。

1200公里续航听起来有点玄学,但实际跑下来,这数字基本靠谱。北京到上海,中间不进服务区,油箱见底的时候刚好进城。这种自由度,可能比百公里加速快零点几秒更实在。评论区说说,你愿意为了不排队充电掏这个钱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