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车”还能正常上路吗,新国标实施后政策影响逐渐显现,消费者应关注回收与换新政策

昨天在小区门口,我一边蹲下换电池,一边听一个邻居跟朋友聊,才发现最新国标的事儿弄得市场挺热闹。没到他们那会儿,车店那堆旧车都摆在角落里,好像还挺多的。

其实都知道,国标的变化一出来,影响就不只是法规线那么简单。现在要分两个时间段:生产线上的新规,从9月1号起,新车必须完全符合标准;而在8月31日之前出厂的老款还能混迹市场多点时间。估算,这段过渡期都还剩三个月,样本有限,可能真是车多不怕卖掉。但问题是,旧车还能上路吗?这里其实挺微妙的。

“旧车”还能正常上路吗,新国标实施后政策影响逐渐显现,消费者应关注回收与换新政策-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很多店里还在卖旧车,标价大概在1500到2000元(估算/体感,这个价怎么说呢?比去年便宜个头,毕竟环保补贴+政策驱动),但实际上很多店员也都知道,明年年中后,这批车就基本退出市场了。这意味着,手里还压着一批旧车库存的厂家,要么找办法回收,要么就拼命打促销,然后等新国标车到货。

我在一家雅迪门店遇到销售,问他:这旧车啥时候能卖完?他说:还得看库存,打算这两个月慢慢清掉。其实我觉得,除了政策因素,渠道压力才是最大本事,毕竟新车生产还在调配产能呢。

对比两款车吧,便宜点的快骑跟九号某款续航大盘,实际操作中差别挺明显。便宜车特设在没有北斗、温控,但价格低点,续航也比较实打实,不折腾。而九号那款,虽然安全配置完整,但你会发现,它的续航表现似乎没有那么爆棚,更像一个安全平衡器。这让我想:企业在符合标准的选择了哪条技术路线?是不是都在‘花钱’?你知道企业怎么平衡成本和技术吗?难点在于,安全法规越严,研发成本就越高,跟买菜一样,坚持品质,成本就得上涨。可再一想,也不能全怪他们,毕竟安全第一,不能瓜分市场的利润,用生活比喻,就是你买到便宜货,背后也许付出更多安全成本。

“旧车”还能正常上路吗,新国标实施后政策影响逐渐显现,消费者应关注回收与换新政策-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其实我一直觉得,行业的调节有点像拼拼图,你要把产品、成本、法规、市场需求塞在一起,拼出一个合理的配比。而新国标无疑就是那个盒子,把行业的配料都限制得更紧了。

最让我担心的还是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这种政策在其他地方也有,补贴金额瓶颈在于成本,浙江补贴最高1200元,我心里猜测,估算新车价格大致在1500到1800(样本少,但感觉合理),补贴完毕,基本刚好打个平衡。很难说,这样的补贴对旧车轮到的多大帮助,但起码能诱导部分用户换新,不然旧车要真退出市场了,还剩谁来买?每次市场过渡,老车都像一只困兽——不是真死,但你知道,不能再作死得太老。

这里我喜欢问自己:为何企业要投入大量成本去研发新车?有人说,是为了迎合法规,有人说,还是为了品牌信任。我猜,也不完全是,更多的是在于品牌背书和未来布局。他们想说,‘你看,我们都在合规,我们也在搞创新’,那硬要讲,是在给市场一个信号。

“旧车”还能正常上路吗,新国标实施后政策影响逐渐显现,消费者应关注回收与换新政策-有驾

消费者关心的续航会不会变差。我觉得,这其实挺有趣的。九号工程师说:安全性能提升是牺牲续航的‘代价’?我心里暗中笑,这话真有点巧言令色。其实这是两回事:要安全,那必然用更好的电池管理系统,要平衡续航表现,就得像在慢慢调音,不能只追求秒秒秒的续航爆表,更像是在找那个甜点轮廓。我觉得,企业还在不断优化电池和热管理技术,未来的车会越来越安全,但续航也会有个弹性。其实想想,安全和续航的较量,就像买车的人心:都想快又稳,但现实中往往得在两者中间找个平衡。

有个疑问:这么一看,未来电池的安全是不是会推高整体成本?我突然觉得好像没想透,或许安全投入的背后,是整个行业在做高成本战略的布局。那导向也许是安全先行,价格后推。

说到消费者,最怕的还是变味的价格。新国标的成本增加,是否会导致价格上涨?我估算,终端价可能上涨300到500元不等(估算/体感),这对于普通家庭的第一辆车来说,是个不小的门槛。你说车价涨了,谁还会心甘情愿多花那么多钱?我们都嫌麻烦,但是,安全、法规、品质,似乎都在逼着我们接受更贵的电动车时代。

“旧车”还能正常上路吗,新国标实施后政策影响逐渐显现,消费者应关注回收与换新政策-有驾

一个朋友跟我抱怨:我买车那会儿,三千块就能搞定,现在还得多付个几百。我也只能自嘲:现在出门买个小电驴,就像买快递包裹一样,最后还得多算个服务费——安全成本。

怎样应对这个变局?我其实还在琢磨。绕过政策的硬性限制,能不能找到灰色地带?买到过渡款,反正等到新国标全面铺开,就是停产限售时,旧车那会儿就更像找个借口打个折。

我还想问:像我这普通消费者,真的会关注这些政策细节吗?可能大部分人,还是想要一辆用得顺手的车,不管那成本多贵。你会不会在意,车里是否装有北斗系统?还是只关心每天上下班有没有堵车?

“旧车”还能正常上路吗,新国标实施后政策影响逐渐显现,消费者应关注回收与换新政策-有驾

车和生活的联系像极了那个微小细节——你用脚踩油门的瞬间,或许就能感觉到内部构造的温度。而我猜测,未来电动车的行业,不会只是在符合法规上做文章,它还是会变成一种生活工具,就像那台旧式的电风扇,虽然不够智能,但早晚会有智慧驾驶的未来——你说,谁能预判得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