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飞接手长安福特,新能源转型难,销量持续下滑

办公室的门在八点整“咔哒”合上,走廊里还残留着皮鞋匆忙摩擦地毯的声音。玻璃墙后,一张张PPT上,长安福特的下滑曲线像秋后的河水,毫不留情地划过管理层的脸色。气氛里有一种被倒带的紧张:仿佛所有的业绩报告、市场预测,甚至保温杯里的龙井,也在集体失温。此刻,王孝飞拿起的,不只是本土合资公司的接力棒,更像是一颗定时炸弹。

很多人会问,如果是你,站在这间会议室里,面对一堆个位数增长、反反复复的战略讨论,还有对手的“焰火”目睹多次后余下的冷清,你会怎么选?是缝缝补补守住摊子,还是搏一把,整出点新活?“创奇迹”,在这种背景下,不只是口号,更像是一次专业赌桌上的梭哈。

把镜头拉远一点,这一轮长安内部的战略洗牌,其实早有铺垫。“新央企,新长安”喊得震天响,背后却是一步步剖开旧有肌理,重新嫁接“新能源”的血管。从叶沛到米梦冬,再到这位年仅43岁的王孝飞,整个动作像一台拆掉外壳后重新编程的服务器,数据清零,后台代码全换。

王孝飞是谁?1982年生人,能混到长安高管不是靠《甄嬛传》式的后宫权斗,也不是老板的外甥。他清华背景,材料出身,实际是干实事的理工直男。商用车、欧尚、深蓝、阿维塔……每个阶段几乎都是新品牌/new战场。尤其在欧尚、深蓝翻盘的业绩,一手数据比故事更有说服力。比如2022年欧尚超22万辆,深蓝S7上市即卖爆,这不是运气,是长期逼着市场交卷的结果。

看他的履历,有点像那种总被派去补漏的保险箱工程师。每逢公司需要有人拆炸弹,统筹资源、打通上下游、解决“顽疾”,王孝飞总是被推到前台。这次也不例外。

只是这一次,长安福特的漏可比以往复杂得多。卖不动、油车守摊、品牌老化,新能源掉队,两面不是岸。按今年1-5月7.7万辆销量,直接掉了16%,再看日后销量“默认不公开”,这不是做贼心虚,是实在没脸见人。如果不是油车还有点残余体面,长安福特在月度公告里大概率要和马自达“比惨”了。在新能源舞台上,福特的名字,基本上已经等同于“迟到考生”。

这里面最让人无奈的,是本土合资品牌的“中年危机”:不是没人重视,不是没设备、没钱,而是全球体系和中国市场的节奏,越来越不在一个节拍器上。合资方的优雅磨蹭,碰撞自主的“时不我待”,就像两拨人分别用Windows XP和最新iOS在抢同一台打印机,速度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耐人寻味的是,王孝飞被选中,恰恰就是因为他会“组装打印机”。他把深蓝和宁德时代拢一桌子搞“电池联合实验室”;能跟华为拉派对整“智驾开发中心”;也能学腾讯那套央企+科技+本土的战线拉扯。归根结底,是有能力让老企业转身、敢把新技术往旧体系里怼的人。

但这些能不能“再创奇迹”?真不好说。一家百年品牌+合资架构+电动化转型+惯性思维+市场冷眼,这个等式从逻辑角度不算优等生,只能算一道高难度应用题。王孝飞的优势显而易见——对新能源运营、产业协同、品牌重建一套带走。但他也清楚,和过去纯自主体系单点突破不同,福特这个局,里外都是“老家伙”。

比如怎么把长安的电动技术嫁接进来,但让福特脸上还得“有光”;怎么用央企的效率推合资的保守派动起来;又得满足外方那些时灵时不灵的流程,还要盯着中国市场每天变着花的“用户共创”“流量打法”。你说这不是“没头苍蝇遇上自动门”那个境界?

再说,外界期待长安福特做新能源翻盘,但背后供应链、人事管理、品牌资产的精细化运营,才是真正的“血泪史”。在欧尚、深蓝和阿维塔拼新技术的时候,谁还琢磨合资品牌“天花板”在哪里?也难怪,有时候所谓“合资优势”,实际成了加大步伐时最沉重的包袱。

王孝飞接手长安福特,新能源转型难,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当然,话说回来,王孝飞是出过“奇迹”局的。问题是,行业变天周期越来越短,明天的爆款,可能后天就是滞销品。在新能源这个车圈“修罗场”,一场翻盘,需要的不止是个人能力,还要“天时地利人和”,甚至一点点运气——比如外方愿不愿意真正授权,比如中国市场消费者还信不信福特这块牌子。

王孝飞接手长安福特,新能源转型难,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王孝飞接手长安福特,新能源转型难,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做惯了翻盘的主角,也难保不会哪天成为别人的“背锅侠”。但换个角度想,合资板块要真能靠这代“80后老将”拉回来一局,也算国产车企管理经验升级的侧写。对于长安福特来说,能不能再创奇迹?也许要等王孝飞下次走进那间会议室的时候,PPT上的红线,开始悄悄往上爬。

只不过,市场难有怜悯心,品牌年轮也不会自动回春。王孝飞和他这一代自主派高管,究竟是改写老故事,还是被老故事牵绊?你怎么看,如果你是这把椅子上的人,下一个赌注,你会怎么下?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