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的上海松江城外,李鸿章督办的上海洋炮局熔炉里流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炉铁水时,没人想到这簇火苗会点燃160多年后的汽车革命。当2025年7月29日重庆江北区建新东路260号挂上“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金字招牌,注册资本200亿元的央企巨舰正式启航,历史的齿轮完成了一次精妙咬合——从保家卫国的兵工厂到驶向全球的智能汽车标杆,这条逆袭之路藏着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密码。
一 百年军工基因:从洋炮局到“新汽车”革命
1937年深秋,南京金陵兵工厂的机器在炮火中拆卸装船,沿长江溯流西迁重庆。时任厂长李承干带着3000吨设备、上万员工在日机轰炸下抢运物资,最终在嘉陵江畔重建战时最大兵工基地——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这里生产的弹药装备占到抗战消耗总量的60%,每一颗子弹都刻着“长安制造”的印记。
正是这粒军工火种,在和平年代迸发出新的生命力。1958年,当新中国汽车工业还是一片空白时,长安的车间里诞生了第一辆“长江牌”吉普车。老师傅们用锤子敲打出46型吉普车的钣金,硬是在没有流水线的条件下,五年造出1390辆军绿色越野车。而真正改变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84年,长安抓住改革开放的浪潮,从微型面包车切入民用市场。当时总工程师江从寿带队赴日本考察,被铃木ST90K微型卡车震撼,回国后带着团队“白天拆解测绘,晚上画图纸到凌晨”,最终研制出中国首款微型货车“长安之星”。
三次创业的基因由此深植:
第一次转型(1980年代):军用转民用,靠微型车打开市场,重庆街头每三辆面包车就有一辆是长安;
第二次跃升(2000年代):进军乘用车,与福特、马自达合资积累技术,2014年成为首个自主品牌产销破千万的车企;
第三次革命(2018年至今):朱华荣宣布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投入百亿推进新能源与智能化。
2025年站在新起点的长安,已手握14个制造基地、34座工厂的全球产能,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45.2万辆的业绩背后,是长安启源、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构筑的“新汽车”生态。
二 独立背后的国家棋局:为什么必须是长安?
2025年初春,北京国资委大楼的会议室里正酝酿一场风暴。当东风与长安合并重组的消息在2月意外泄露时,舆论设想了无数种“中国版大众集团”的蓝图,却没想到结局会如此颠覆——长安以分立方式独立升格为一级央企,彻底脱离兵器装备集团。这步棋背后,是国家对汽车产业格局的深层谋算。
军工标签的全球化桎梏
长安汽车原母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的“军工背景”,在欧美市场屡遭非关税壁垒。2023年长安电动车进入德国时,当地媒体以“潜在安全威胁”为由质疑车载系统数据安全,导致合作项目搁浅。分立后长安得以轻装上阵,正如张玉卓在成立大会上强调的定位:“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成渝战略的产业支点
重庆作为西部制造业枢纽,2024年提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计划,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三大万亿级产业之一。将长安总部留在重庆,国务院国资委看中的是其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辐射力。目前长安已带动重庆聚集了2000家配套企业,仅两江新区就形成年产200万辆整车的产业集群。
央企改革的创新实验
长安独立后管理链条的缩短带来效率跃升。原技术中心申报新车型预算需经兵器装备集团三层审批,平均耗时47天;成为一级央企后,研发决策可直接对接国资委,周期压缩至20天内。这种敏捷性对需要快速迭代的智能汽车赛道至关重要,正如朱华荣所言:“新长安要成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的排头兵”。
三 重庆的新能源野心:一座城的汽车革命
嘉陵江畔的长安全球研发中心,唐跃辉团队正在零下35℃的黑河试验场搏斗。2023年寒冬的深夜,新能源车在极寒中突然“趴窝”,这位全国技术能手钻进底盘检修两小时后锁定故障点:“换挡器密封圈低温失效!”团队连夜更换零件,保障了深蓝SL03的冬季标定。这种“死磕精神”正是长安深耕技术的一个切片。
技术护城河的构建
香格里拉计划:投入1000亿研发新能源,掌握电池PACK、电驱系统等核心技术,2025年将停售传统燃油车;
北斗天枢计划:智能驾驶团队攻克NID3.0领航系统,在天津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中击败特斯拉;
海纳百川战略:泰国罗勇工厂5月投产,未来在巴西、印尼布局20座海外基地。
央地协同的生态圈
重庆市政府对长安的扶持堪称典范:在两江新区划拨500亩土地建设新能源产业园;设立100亿元产业基金扶持配套企业;甚至推动本地高校开设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每年输送3000名工程师。这种深度绑定让长安敢于在2025年豪赌飞行汽车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探索“海陆空立体出行生态”。
四 全球争锋的底牌: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跃迁
当国内车企还在卷“15万级纯电SUV”时,长安已在沙特建成首个海外换电站。2025年上半年,长安海外销量达29.9万辆,其中阿维塔在挪威售价40万人民币仍月销破千。这背后是其“152全球化布局”的精妙设计:
1:一个总部(重庆)统筹全球研发;
5:东南亚、中东非、欧亚、欧洲、中南美五大区域市场;
2:制造本地化+服务本地化双线并进。
反内卷的央企担当
在7月国资委召开的行业座谈会上,朱华荣直言:“低价倾销是饮鸩止渴!”长安带头承诺三大原则:保障供应商60天账期、杜绝恶意压价、停止水军营销。这种规范正推动行业从“拼价格”转向“拼价值”——长安启源Q07激光版将搭载华为192线激光雷达,深蓝L06轿车配置卫星通信,阿维塔计划2026年推出百万级豪华电动车。
五 汽车强国的最后冲刺:新央企的时代使命
站在新起点回望,长安的蜕变恰是中国工业进化的缩影:
从1958年敲打出第一辆吉普车的老师傅,到2025年调试飞行汽车程序的90后工程师;
从为抗战造子弹的兵工厂,到在泰国基地生产新能源车的跨国企业;
从引进铃木技术的学徒,到向华为、宁德时代输出平台技术的伙伴。
当张玉卓与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共同揭开“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牌匾的红绸时,他们启动的不只是一家新央企,更是一台驱动中国汽车走向全球的引擎。到2030年,当长安的500万辆整车驶下生产线(新能源占60%、海外销售占35%),世界将看到:从长江牌吉普到智能汽车机器人,从山城重庆到全球市场,这场跨越三个世纪的奋斗,终于抵达星辰大海的征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