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充电不再愁!特锐德充电网凭啥成行业“顶流”?
近开车出门,不少新能源车主发现:以前“一桩难求”的服务区,现在充电桩排起了队;小区里新装的充电桩越来越智能,扫码即充不用排队;甚至乡下老家的小卖部,都挂上了“充电站”的牌子……这背后,藏着中国充电行业的一股“硬核力量”——特锐德旗下的充电网业务。
充电桩“遍地开花”,凭啥它总能“快人一步”?
要说充电行业这几年火的话题,肯定是“充电难”。但你知道吗?早在十年前,特锐德就开始布局充电网,当时很多人还不理解:“充电桩能赚钱吗?”现在答案来了——截至今年6月,特锐德运营的公共充电终端已经超过79万台,其中快充桩占了47万台,相当于全国每10个公共快充桩里,就有4个来自它;累计充电量更是突破了477亿度,够100万辆电车跑47万公里,绕地球100多圈!
为啥它能跑这么快?关键在于“先人一步”的思路。别人还在单打独斗建充电桩时,特锐德就想到了“抱团取暖”——在全国各地和车企、地产商、加油站等资源方成立合资公司,把充电桩“嵌”进用户生活场景里:加油时能充电、购物时能充电、上班时也能充电。这种“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充电桩”的打法,让它迅速在一线、二线城市站稳脚跟,现在随便在北上广深逛逛,都能看到特来电的蓝色充电桩。
不只“数量多”,更会“算细账”
可能有车主会说:“充电桩多有什么用?不好用还是白搭!”这话没错,特锐德早就想到了——它要的不是“堆数量”,而是“建网络”。
举个直观的例子:以前充电怕啥?排队!节假日高速服务区,4个充电桩有8辆车等,充一次电要等两小时。现在特锐德的充电网通过智能调度,能实时监控每个桩的状态:哪个桩空闲、哪个桩即将空闲,提前推送给附近的用户。你刚下高速,手机就收到“前方3公里服务区有2个空闲快充桩”的提醒,到了直接充,根本不用等。
业绩“狂飙”,背后是硬核实力支撑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建这么多充电桩,真的能赚钱吗?”看看特锐德刚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就知道了:预计净利润2.89亿到3.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到80%!充电量更是同比增长47%,上半年就充了85亿度,相当于去年全年的五分之一。
为啥增长这么猛?核心就两个字:创新。在智能制造板块,特锐德把充电桩做成了“模块化”产品,像搭积木一样组装,生产效率提高了30%;在充电运营板块,它推出了“SaaS服务平台”,帮中小充电站主管理设备、分析数据,现在全国已经有上万家充电站通过它的平台运营。这种“技术+服务”的双轮驱动,让它的护城河越挖越深。
未来已来:充电网不只是“充电”,更是“能源网”
随着新能源车越来越普及,充电桩早就不只是“充电工具”了。特锐德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打造“新能源微电网”。简单说,就是每个充电站都能变成一个小型“发电站”:白天用光伏发电,存多余的电到电池里;晚上用电低谷时,再把存的电卖出去。现在全国已经建了1000座这样的微电网场站,既能解决充电问题,又能参与电网调峰,一举两得。
写在后
从“一桩难求”到“随充随走”,从“单纯充电”到“能源服务”,特锐德用十年时间,让充电桩变成了新能源时代的“新基建”。对于咱们车主来说,这不仅是充电体验的提升,更是绿色出行的底气。未来,随着充电网的不断完善,相信“里程焦虑”会彻底成为过去,咱们也能更安心地享受新能源车带来的便利。
后问大家一句:你平时充电遇到过哪些“糟心事”?评论区聊聊,说不定下次特锐德的新功能就能解决你的烦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