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车BU目前只有两个“护旗手”品牌,就是赛力斯和阿维塔。其中,赛力斯最近表现特别亮眼,已经拿到了3万亿元的订单或者销售额。
鸿蒙智行五界成员
好,我来用更口语化、更接地气的方式把这段话改写一下:
---
因为赛力斯和阿维塔之前帮华为的汽车业务部门(也就是车BU)和引望一起打天下,立了大功,尤其是赛力斯功劳最大,阿维塔也出过力,但稍微少一点。所以现在赛力斯拿到了3万亿的“好处”,还持有引望10%的股份;阿维塔虽然也拿了点好处,但没赛力斯多,持股也是10%。
从2019年到2023年这五年间,华为车BU这边一直跟好几个车企打交道,包括北汽、长安、广汽、赛力斯、奇瑞,大家在一块儿玩。
到了2023年下半年,经过一番筛选,最后留在桌上的只有赛力斯和长安,他们一直都没走。北汽中途偷偷溜了,广汽那边更是直接把华为赶走了,自己单干了。奇瑞则是在2023年11月28号才正式加入进来。
2023年11月9号,华为车BU成立了“鸿蒙智行生态联盟”,发起人是华为,成员包括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
后来上汽集团在2025年2月强行“插队”成功,成了第五个成员,也就是“第五界”。
所以现在鸿蒙智行的五界成员就是: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上汽。
而长安呢,一直不愿意交出自己的“灵魂”,想自己扛着华为的HI模式当老大,结果就错过了这个机会。所以长安没有加入鸿蒙智行联盟,阿维塔也因此错失了这个“千亿级”的金字招牌——也就是“鸿蒙智行”和“塔界”。
不过,虽然阿维塔没进鸿蒙智行,但它和赛力斯一直是华为车BU和引望从头到尾最坚定的“护旗手”。
---
这样讲是不是更像日常聊天的感觉?需要再调整也可以告诉我!
华为车BU稳定伙伴
好的,下面是我用更口语化、更轻松的方式改写这段内容:
赛力斯和阿维塔,可以说是华为在汽车业务这块儿的“两大铁杆战友”,也就是他们家车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和引望、鸿蒙智行这些部门里,唯一一直跟着走的两个合作伙伴。从2021年4月华为发布ADS 1.0开始,到2025年4月推出ADS 4和鸿蒙座舱5,这四年多时间里,赛力斯和阿维塔一直没掉队,一直在华为这个“牌桌”上。
所以说啊,这也是他们俩跟华为之间的一种“愿赌服输”的默契,不离不弃,成了华为车BU最坚定的外部伙伴。
不过也有其他车企中途退出了。比如北汽和极狐阿尔法,曾经也跟过一阵子,后来就离开了牌桌。还有广汽埃安,干脆直接退出去了,到现在还没再回来。
说起华为进军汽车行业的历史,其实早在2019年5月,华为就已经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简称车BU。到了2020年11月25日,余承东被任命为华为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投资评审委员会)的主任。
2021年4月,华为正式发布了乾崑ADS 1.0系统,还推出了首款搭载鸿蒙OS智能座舱的车型——极狐阿尔法S HI版。同年12月,华为又推出了AITO问界品牌,采用“智选车”模式,把手机销售的渠道和汽车销售结合起来,算是一个大动作。
2021年4月17日,极狐阿尔法S搭载ADS 1.0正式上市。同年5月,余承东正式担任华为车BU的CEO。到了2021年12月23日,问界M5正式上市,然后在2022年3月5日,开始大规模交付。
总之,赛力斯和阿维塔是华为车BU最稳定的合作方,而其他一些车企则在过程中有进有出,有的甚至彻底退出了。
华为智能汽车发展大事记
2022年5月7号,极狐阿尔法S HI版正式上市了,到了7月16号,开始批量交付,第一批车主要是给那些在2021年上海车展的时候就已经付全款订车的用户。
2022年7月4号,问界M7也发布了;8月24号,首批问界M7在重庆和深圳开始交车,全国700多个体验中心和门店也开始陆续有现车可以提。
2022年8月8号,阿维塔11也上市了。
到了2023年3月8号,余承东安排把问界M5和M7挂上“华为问界”和“AITO”的牌子,看起来是想统一品牌宣传。
3月27号,广汽那边董事会投票决定,直接把HI模式下的埃安AH8项目给停了。
3月31号,任正非签了个文件,明确说华为五年内不造车,到2028年3月为止。
然后余承东连夜安排,把华为问界的品牌标识都拆掉了。
2023年4月16号,华为发布了ADS 2.0系统,这是他们的自动驾驶技术升级版。
到了9月12号,问界M7的新款又上市了,结果一出来就卖爆了,成了爆款。
9月21号,余承东被任命为华为车BU的董事长,原来的光产品线总裁靳玉志接任车BU的CEO。
11月9号,华为成立了“鸿蒙智能汽车技术生态联盟”,简称“鸿蒙智行”,这是华为联合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等车企一起搞的一个智能汽车技术合作平台。
华为汽车布局与合作
好的,下面我用更口语化、更接地气的方式,把这段内容重新整理一下:
---
华为在汽车领域最近动作不少,特别是他们和几个主机厂的合作,搞得挺热闹。现在大家常说的“鸿蒙智行四界”——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其实各自背后是不同的车企:问界是赛力斯,智界是奇瑞,享界是北汽,尊界是江淮。也就是说,虽然名字听起来都是华为的,但实际是跟不同厂家合作的。
2023年11月10号,阿维塔12正式上市了。接着11月25号,长安汽车和华为签了个大合同,说是要一起成立一家新公司,专门做智能汽车系统和零部件。这个其实就是后来的“引望”的前身。
11月28号,智界S7也上市了。到了12月26号,问界M9一出来就火了,成了爆款车型。
到了2024年1月16号,深圳那边成立了引望公司。然后4月24号,华为发布了最新的乾崑ADS 3.0和鸿蒙座舱系统,技术上又往前走了一步。
2025年4月22号,华为又发布了ADS 4和鸿蒙座舱5,还推出了高速L3级别的自动驾驶方案,这说明他们在智能驾驶这块越来越牛了。
同年4月份,引望的股权结构也调整完了,华为占了80%,长安和赛力斯各占10%。管理层方面,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当了引望的董事长,余承东和朱华荣是副董事长,张兴海是董事,靳玉志则是董事兼CEO。有意思的是,余承东之前是华为车BU的负责人,现在卸任了。
到2025年8月6号为止,已经有21家主机厂计划在2026年推出大约60款新车,看来未来几年汽车市场会非常热闹。
**总结一下:**
华为的车BU和引望,其实都是华为主导的。主心骨还是余承东,他以前是车BU的负责人,现在虽然卸任了,但影响力还在。而引望这边,真正的操盘手其实是靳玉志,他现在是CEO,算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执行官”。
所以,简单来说,华为在汽车这条路上,是带着自己的团队,也在和不同的车企合作,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生态和布局。
鸿蒙智行的功臣们
好,我来用更口语化、更轻松的方式改写这段内容,保留原意但更接地气:
---
第二点,要帮余承东把华为车BU和鸿蒙智行这块“蛋糕”做起来的,第一个“外援”就是赛力斯,还有他们的老板张兴海。他们可是功不可没。
而真正为鸿蒙智行打下“江山”的“哼哈二将”,就是问界M5和问界M7,包括后来的问界新M7。这些车型在鸿蒙智行正式成立之前就已经在市场打拼了,M5比鸿蒙智行早了20个月,M7也早了16个月。可以说,它们是鸿蒙智行最早的“开路先锋”。
所以,也要特别感谢那些在鸿蒙智行成立前就买问界M5和M7的车主们。正是你们掏钱支持,才让余承东和张兴海有底气干出这么大的事——这可是能改变全球汽车格局的大事件!
现在你要是想买尊界S800、问界M9、享界S9、问界M8或者新问界M7,其实也该感谢那些早期车主。如果没有他们,你现在可能花双倍的钱都买不到这么顶配的鸿蒙智行车型。
赛力斯和问界这十年,靠卖车赚了3万亿,真的挺牛的,理所当然。
第三点,长安和阿维塔也是有功劳的,尤其是阿维塔,他们是引望这个项目的发起人之一。可以说,引望能成立,离不开他们俩的推动。
赛力斯是华为车BU和引望项目里最重要的“外援”,立下了头功。
所以,阿维塔持有引望10%的股份,朱华荣当了引望的副董事长;赛力斯也拿了10%的股份,张兴海当了董事。
另外,国资委还成立了新的央企——长安,重庆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央企总部的城市。
---
这样改写后更像日常聊天,语气更自然,也更容易理解。需要我再调整风格也可以!
华为合作效应显著
好,我来用更口语化、更接地气的方式把这段内容改写一下:
---
华为、长安、赛力斯这三家公司组成了一个“铁三角”合作造车的组合,这个组合现在势头非常猛。他们之间的这种“马太效应”(也就是强者越强)再加上一些热点事件,比如“白天鹅事件”,直接让长安汽车变成了新央企,也成了重庆的第一家央企总部。朱华荣当上了董事长,这也是个挺大的外部推动力。
这个效应还波及到了东风汽车。最近东风动作频频,声音也大,一直在积极拥抱华为,双方合作得越来越深。东风以前可是国内前三的主机厂,现在算是“知耻后勇”,加快了转型和升级的步伐。希望东风这次能好运连连,干出点名堂来。
另外,赛力斯和阿维塔一直坚持走华为的路线,两家车企搭载华为ADS系统的车型保有量已经占到80%以上,可以说是华为HI模式的“扛把子”。
目前,长安是华为HI模式的冠军,他们还想继续守住这个位置,未来十年预计能赚1到1.5万亿。这一切都得益于华为和赛力斯、阿维塔的合作带来的“马太效应”和一些关键事件。
所以,重庆以后很可能继北京、上海、深圳之后,成为全国第四个GDP突破4万亿的城市,人均GDP也能冲进2万美元俱乐部。
再提一下,赛力斯问界卖了70万辆,阿维塔卖了17万辆,这两部分销量为华为车BU(也就是引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赛力斯光是这十年就能“收米”3万亿。
还记得2022年3月5号吗?那时候AITO汽车在全国多个城市举办了交付发布会,正式把问界M5交给了车主们。
最近,赛力斯和AITO还给之前买问界M5、M7非智驾版的老车主们提供了3到4万元的换购优惠,感谢他们的支持,这也帮助问界和引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如果你需要更简洁或者更详细一点的版本,也可以告诉我!
强强联合带动经济
咱们来用更口语化、轻松一点的方式说说这段话:
赛力斯和阿维塔现在在鸿蒙智行和HI模式这两个领域里,都成了“销冠”,也就是保有量最高的那两个品牌。
因为赛力斯和阿维塔跟华为合作得挺深,所以现在他们两家各占引望公司10%的股份。朱华荣当了引望的副董事长,张兴海是董事,徐直军是董事长,余承东也是副董事长。
这事儿在汽车圈闹得挺大,不光是国内,连全球市场都开始关注,有点像“马太效应”那种感觉,越强的越被看好,也有人说是“白天鹅事件”——就是突然之间冒出个大热门。
为什么问界(赛力斯和华为合作的那个品牌)销量是阿维塔的四倍呢?其实原因就差七个字:赛力斯是“+华为一起造车”,而阿维塔是“造车+华为全栈智能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赛力斯这边是跟华为深度绑定,从产品定义、设计、品控到营销,都是华为亲自上阵;而阿维塔虽然也用了华为的方案,但可能没那么深入,所以销量差距就出来了。
正是因为赛力斯选了华为车BU和余承东,所以从2022年到2032年这十年间,赛力斯能赚到3万亿的营收。
重庆市政府也看准了这个机会,2023年直接拿出81.64亿给赛力斯和华为搭台子,建了一个超级工厂。这样一来,重庆每年GDP都能多增加2000到3000亿。
总之,这就是一场“强强联合”的结果,不仅让赛力斯赚翻了,还带动了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
华为汽车销量突破百万
好,我来用更口语化、轻松一点的方式,把这段内容改写一下:
到2025年8月5日为止,装了华为ADS系统的智能电动车,已经卖出去超过100万辆了。这里面,鸿蒙智行这个品牌卖了80多万辆,其中问界就超过了70万辆;阿维塔也有17万多辆。另外,长安旗下的深蓝品牌,也用了华为ADS的SE版本,销量大概几万辆,所以整体算下来,新央企长安给华为ADS贡献了大约20万辆的装车量。
从2022年3月开始到现在,也就是3年多一点的时间,华为汽车BU和引望团队,真的是从冷冷清清变成了门庭若市,发展得太快了。
到了2025年7月4日,搭载华为ADS和鸿蒙座舱的赛力斯问界,交付量突破了70万辆,用了40个月时间。现在问界在鸿蒙智行里面,市场份额占了85%到88%左右。特别是问界M8和M9这两款车,在40万和50万价位上,销量都是第一,可以说是销冠中的销冠。
可以说,赛力斯问界是鸿蒙智行真正的“冠军”了。
再来看阿维塔这边,到2025年8月5日,搭载华为ADS和鸿蒙座舱的车型,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17万辆,平均价格27万左右。同期还有其他用华为ADS+鸿蒙座舱的HI模式车型,比如极狐阿尔法、岚图梦想家(2024年9月上市)、比亚迪方程豹8(2024年11月上市)。根据估算,阿维塔在这类车型里的保有量大概占了50%左右。
截止到2025年8月6日,中国已经有21家主机厂,推出了大约60款车型,都选择了华为ADS系统。
总的来说,华为的汽车生态正在快速崛起,赛力斯和阿维塔作为领头羊,带动了整个行业的马太效应和产业变革。
华为汽车生态发展
现在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竞争特别激烈,华为靠着自己强大的技术实力和长远的战略布局,跟赛力斯、阿维塔这些车企深度合作,一下子就在汽车圈里掀起了一阵大风浪。这波操作不仅让市场看到了“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还像“白天鹅事件”一样,搅动了整个行业的格局,影响深远。
华为和赛力斯、阿维塔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既有挑战也有机会。随着智能电动车技术越来越快地发展,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华为的汽车生态要想保持领先,就必须持续创新,把产品做得更好,用户体验也得不断提升。
一方面,华为要继续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些核心技术上加大投入,争取有更大的突破,比如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驾驶,或者打造更个性化、更聪明的车内体验。另一方面,赛力斯、阿维塔这些合作伙伴也要和华为紧密配合,一起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提升质量和效率。
另外,华为的汽车生态也不能只盯着国内市场,还得想办法走出去,多和国外的车企和供应商合作,把中国智能电动车的影响力扩大到全球。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相信华为汽车生态还会继续引领行业发展,给消费者带来更智能、更方便、更安全的出行方式。
合作模式引领行业变革
总之,华为和赛力斯、阿维塔这几家公司的合作,彻底改变了中国甚至全球汽车行业的格局。以后这种合作模式说不定还能不断升级,给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发展带来更大的推动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