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4自动驾驶新玩家曝光!白天载客夜间运货,成本杀手来了
30亿真金白银砸向无人出租车! 哈啰蚂蚁宁德联手,行业迎来重磅玩家
6月23日,哈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共同投资的“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首期注资超30亿元,注册资本达12.88亿元。 这家以古代驾车神手“造父”命名的新公司,目标直指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落地,成为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赛道的重磅新玩家。
巨头分工明确,股权分配暗藏战略逻辑
蚂蚁集团通过旗下上海云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44.1%,为第一大股东;哈啰主体上海钧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持股38.8%;宁德时代旗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7.1%。
三方分工清晰:
蚂蚁集团提供AI大模型、强化学习、数据安全及隐私计算技术,成为“超级大脑”;
宁德时代贡献动力电池技术与智能滑板底盘解决方案,构建车辆“强健体魄”;
哈啰凭借覆盖全国300多城市的共享出行网络,提供海量真实场景数据与运营经验。
哈啰的底气:从“1.5元生意”到万亿赛道
哈啰以共享单车起家,日均处理数千万次骑行订单。 其技术积累包括:
投入超33亿元研发费用,申请专利1490件;
共享单车全面接入北斗定位,构建AI调度系统,精准预测潮汐需求;
已布局AI大模型应用,如提升内部效能的“海螺机器人”、直接赋能业务的“交易Agent”。
哈啰Robotaxi业务首席科学家Yolanda透露:“当前Robotaxi市场规模已超10万亿美元,行业爆发前夜刚刚到来”。
差异化路径:轻资产平台与场景复用
面对百度“萝卜快跑”、特斯拉等先行者,造父科技选择差异化路径:
第一阶段打造多层级运营平台,为其他车企提供充换电、清洁维护、停车场等服务,走轻资产模式;
复用哈啰的出行场景资源:从景区接驳、校园穿梭等低速场景切入,逐步扩展至高速Robotaxi,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策略;
探索“出行+物流”协同:利用滑板底盘灵活性,白天载客、夜间货运,最大化车辆利用率。
30亿的挑战:技术、成本与法规难题
尽管资本雄厚,造父科技面临三大硬仗:
技术攻坚:L4级自动驾驶需攻克极端天气应对、复杂路况(如重庆“地狱级”道路)等长尾问题;
成本压力:激光雷达等硬件价格高昂,千台车队年运维成本近亿元;
法规空白:责任归属、保险设计等政策尚未完善。
行业进入生态战,巨头资源成胜负手
造父科技的诞生标志着Robotaxi竞争逻辑转变:
从单点技术突破(如算法、硬件),升级为“场景+技术+能源”生态对抗;
特斯拉Robotaxi在美国定价4.2美元/次,瞄准70%-80%毛利率,而造父科技背靠蚂蚁的支付闭环、宁德时代的电池寿命管理、哈啰的调度网络,试图构建成本效率壁垒。
高盛预测,2030年中国Robotaxi数量将达50万辆,市场规模470亿美元。
结语:一场资源效率的终极实验
哈啰、蚂蚁、宁德时代的联手,本质是三方将各自领域的垄断级资源——出行场景、AI算力、硬件基座——注入同一战场。 当特斯拉在美国用10年积累换Robotaxi落地时,造父科技试图用资本与生态资源按下快进键。 这场实验能否跑通,答案将在技术迭代、成本曲线与政策破冰中浮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