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值得咱们聊聊的,就是那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德国品牌——大众汽车。
咱们一提起大众,可能脑子里还是“皮实耐用”的捷达、桑塔纳,或者是中规中矩的帕萨特、迈腾。
但在如今这个谁不谈点“智能”都不好意思出门的时代,大众这个“老大哥”也开始放大招了,而且这个大招,直接瞄准了智能汽车最核心的部件——芯片。
事情是这样的,在前不久的上海进博会上,大众集团正式对外宣布,他们要在中国自己设计和研发智能驾驶用的芯片。
这可不是小事,自己造芯片,就跟咱们自己盖房子,从打地基、画图纸到砌墙、装修全都自己来,难度相当大,但也意味着这房子完全是按自己的心意造的,住着最舒坦。
大众这次就是下定决心,要给它未来在中国的智能汽车,安上一颗“原厂原装”的、而且是“中国特供”的强大心脏。
为了干成这件大事,大众不是单打独斗。
他们拉上了自己旗下一个专门搞软件的公司,叫做CARIAD,然后又在中国找到了一个非常厉害的合作伙伴——地平线公司。
可能有些人对地平线不太熟,简单说,这家公司就是专门研究怎么让汽车变得更聪明的,尤其是在芯片和算法这块,是国内的顶尖高手。
于是,大众、CARIAD、地平线三家一拍即合,成立了一家新的合资公司,名字叫“酷睿程”(CARIZON)。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集中力量,为大众在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汽车,量身打造一款顶级的系统级芯片。
听到这,很多人可能会纳闷:大众这么大的跨国车企,直接从外面买芯片不就行了吗?
市面上不是有英伟达、高通这些专门做芯片的巨头吗?
为啥非要费这么大劲自己搞?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也是大众这次战略转变的关键所在。
过去,汽车就是个机械产品,发动机、变速箱是核心。
但现在,智能电动车越来越像一个带轮子的超级电脑,它的核心就变成了芯片和运行在上面的软件系统。
如果大众继续当一个“组装厂”,从别人那里买来现成的“大脑”,那它造出来的车,开起来的智能体验可能跟别的品牌大同小异,没什么特色。
更重要的是,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不仅成本降不下来,万一哪天人家不卖给你了,或者给你的不是最新最好的,那不就被人卡住脖子了吗?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咱们中国的道路交通情况,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复杂的之一。
我们有见缝插针的外卖电动车,有突然从路边窜出来的行人,还有各种各样不按套路出牌的驾驶行为。
一个在美国或者欧洲的高速公路上训练出来的自动驾驶系统,到了咱们这儿的晚高峰路段,可能当场就“懵圈”了。
它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太大了,决策的难度也呈几何倍数增长。
所以,要想让智能驾驶在中国真正好用、让人放心,就必须得用咱们中国路面上跑出来的海量真实数据,去“喂养”和“训练”这个人工智能系统。
而地平线公司,恰恰就在这方面有深厚的积累。
大众跟它合作,就是要打造一个真正懂中国路况、懂中国司机驾驶习惯的“本地大脑”。
那么,这个由酷睿程打造的“中国芯”到底有多厉害呢?
根据公布的信息,这颗芯片的单颗算力能达到惊人的500到700 TOPS。
这个“TOPS”是个专业术语,咱们普通人可以简单理解为芯片的计算能力,数字越大,代表它的大脑转得越快,能同时处理的事情越多。
目前市面上一些高端智能汽车用的芯片,算力大概在250 TOPS左右,已经很厉害了。
而大众这个目标,直接翻了一倍还多。
这么强大的算力,意味着汽车可以同时分析来自全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摄像头、雷达传回来的图像和信号,在千分之一秒内,就能清晰地判断出周围哪个是车、哪个是人、哪个是路障,并迅速规划出一条最安全、最顺畅的行车路线。
以后开着这样的大众车,遇到紧急情况,可能你的脚还没踩到刹车上,车子就已经帮你做出了最稳妥的处置,那种体验会比现在市面上很多所谓的“智能驾驶”要流畅和安心得多。
大众的这盘棋,显然不是只为了造一颗芯片那么简单。
这是他们“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从一句口号,实实在在落地的关键一步。
这标志着大众在中国的身份正在悄然改变,从过去那个只是把德国设计好的车拿来生产的“制造商”,转变为一个能够在中国本地进行最核心技术研发的“创造者”。
这背后,既有来自中国本土新能源品牌,比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也体现了大众对中国市场和中国创新能力的充分认可。
他们意识到,在智能汽车这个新赛道上,中国已经从一个追随者,变成了引领者,想在这里继续当赢家,就必须放下身段,深度融入中国的创新生态。
这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首先,核心技术自己掌握了,成本就能更好地控制。
过去那些听起来很高大上的高级驾驶辅助功能,可能只有在五六十万的豪华车上才有。
未来,随着大众自研芯片的量产,这些技术有望下放到更多二十万、三十万级别的主流家用车上,让更多家庭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安全和便利。
其次,专门为中国路况优化的系统,用起来肯定会更“接地气”,更符合我们的驾驶习惯,不会出现一些“水土不服”的奇怪操作,智能驾驶的体验会大大提升。
根据大众的时间表,这个计划正在加速推进。
从2026年开始,第一批搭载这套全新电子架构和酷睿程研发的智能驾驶功能的车型,就会陆续交到中国消费者手中。
到2030年,大众计划在中国市场提供大约30款纯电动车型。
可以预见,未来的大众汽车,将不再仅仅是一部交通工具,而会变得越来越像一个懂你、会思考、能不断学习进化的智能出行伙伴。
大众这次在中国布局自研芯片,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转型求生,更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未来的汽车世界,中国的技术和中国的市场,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核心角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