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份车质网上的汽车投诉榜又出来了,这回数据量不小,两万多宗投诉,还是挺吓人的。之前每回榜单,前十的车型有一半投诉过百就算多了,但这次直接九台车投诉都破百,说明车主们现在真的不忍了,有啥事直接投诉。这事怎么看呢,咱们就好好聊聊。
先说说这次榜单头名,还是咱国产品牌的吉利博越L,这回被投诉了515次。有些人可能觉得,国产车怎么又排头?其实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你仔细看投诉内容,能发现不少问题并不是传统意义的“汽车零件坏了”,而是什么销售承诺不兑现、购车定金退不出来、甚至基础流量不给。说白了,这都不是车本来的问题,是销售环节的糙。如果说发动机异响、变速箱坏了这叫质量问题,这些其实更像是商家玩套路。
作为消费者,买车前都想着4S店多给点优惠、多送点保养,商家嘴上跑火车,到最后发现“承诺没兑现”——想退定金拖拖拉拉不说,本来说好送你三年流量,到提车时候发现要交钱,心里肯定堵得慌。这问题其实挺好解决,就是厂商得下点决心,好好管一管4S店和销售队伍,不能再拿忽悠顾客当生意经了,再这么忽悠下去,口碑整没了,顾客就跑了。
再看第二名,一汽红旗HS5投诉量直逼博越L,环比还涨了45%。红旗这两年卖得不错,牌子也响亮,可这波投诉可不光彩。主要问题也不是车子本身大毛病,核心就是“系统升级”。咱都知道现在智能车流行,买车也经常关注“能不能OTA升级”。偏偏红旗这回在OTA升级上搞区别对待,新款能升级,老款不给动,老车主心里能服气吗?肯定不行啊。大家花了真金白银买车,凭啥买得早的不能升级?这不是自家用户自己坑自己吗?到现在据说厂家的解释也不痛快,怪不得投诉这么多。
说到智能化和电动车,最近很火的理想这回也没能幸免,L6、L7、L8齐上榜。让人有些意外,以为新势力在质量和服务做得多好呢,没想到也有毛病,而且都差不多,主要是“转向系统异响”、“下摆臂故障”这类机械零件问题。更说明一个事,不管燃油还是新势力,技术和工艺不是说爆红就能赶得上的,是有积淀的。作为消费者,大家选车时还是得睁大眼,尤其是销量飙升、新品层出不穷的时候,问题往往堆在一起爆发。
再看小鹏P7+,号称智能的新能源,从去年到现在在智能驾驶、辅助驾驶这些功能上没少讲故事,可转向机、驾驶辅助系统竟成投诉焦点。现代汽车系统越来越像电脑了,一出问题就复杂得多。不光是老毛病,如今的“新毛病”反而让人更头疼。没人敢说自己能把智能化这口饭吃得最香,但至少要把最基础的安全搞好,否则再智能又能咋样?
顺便说一下,这回榜单除了自主品牌,合资也不省心。别克英朗、本田雅阁、大众探岳这些经典合资选手,今年依旧榜上有名。英朗的问题都说到烂了,转向异响、方向盘不正,三年五年修不好。主要原因还在于这车已经停产,厂家干脆敷衍。说起来挺无奈,一辆曾经卖得火的车,最后烂在售后。
雅阁吃胎、悬架偏磨这事更夸张,不只是雅阁,一堆本田也有。汽车设计上真有缺陷要直面、不改问题就要被市场报应。探岳的变速器换挡顿挫更不用说了,有时候变速箱都死机不换挡,这不是开玩笑,这是安全问题。尤其是老款车,厂家也不给解决方案,自认倒霉呗。
还别以为国产品牌和合资你能分得出好赖,这回一个“新面孔”也上来了,就是东风日产今年上的新车N7。一上榜投诉就蹭蹭涨,主要是服务不到位、交付拖延、订金不退。大多车主还不是车坏了,而是没见到车、钱也不给退,这种事发生在大厂家身上,真心说不咋地。你说消费者怎么敢下单?以后这种行为多了,新品牌、新车型再怎么宣传都没用,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信誉很快就耗光。
听完这些大家可以发现,现在投诉榜的主角,很多根本不是“哪儿坏了”,而是怎么“坑客”,怎么“服务失职”。销售承诺不兑现、系统升级区别对待、订金纠纷,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说明现在买车的人更懂维权,更在意消费体验和承诺的兑现,不会像以前那样,车有点毛病忍忍拉倒。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其实反映了行业竞争白热化。厂家压力大了,各显神通,有的追求销量,有的卷价格,有的砸服务,可一到落地执行,很多问题就露馅。你卖得便宜,但交付一拖再拖,买家心里肯定落差大。服务体系拉胯,承诺兑现不了,再好的产品也会透明。现在买车越来越贵,消费者都掏真金白银,肯定希望厂家讲信用、有服务,哪怕车上有点小毛病,也能帮着解决。
其实,汽车作为消费品,出点小毛病很难避免,全世界的公司都会有零部件出状况。要是只有一俩人投诉也可以理解,有了几百宗同样问题,那就是批次或者系统性问题,厂家是必须得直面、认真解决的。对消费者来说,现在大家大多信息畅通,你家比我家便宜我就买你家,你不守信我转身就走,不用再去受气。
对整个产业链来说,这也是健康的正循环。越来越多的投诉和曝光,会倒逼厂家和经销商正视问题,从“赚快钱”慢慢转向“做好服务”和“守好承诺”。以前买车像赌博,怕买到问题车,现在谁家服务好,谁家升级不歧视早期用户,车友圈子会帮你拉新客。这一点,厂家必须认清楚。
最后,对比一下现在和十年前,变化其实巨大。以前大家买车觉得合资等于省心,国产要便宜没得选,可现在国产品牌连创新和智能都做得不错了。合资的品牌光环也逐渐黯淡。选择多了,厂商有了压力,也必须对消费者负责。所以,如果还有厂家依旧抱着‘糊弄一时是一时’的思维,迟早会被市场淘汰,谁都别想例外。
汽车市场新一轮洗牌正在进行,不管你是新势力还是老车企,都得把客户的体验、服务和承诺履行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在“万车齐发”的大浪潮里活下来,别让一纸榜单成为品牌的滑铁卢。消费者的耐心有限,产品和服务才是硬道理。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