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大佬们放狠话是门艺术。有的人喜欢温文尔雅,笑里藏刀,说“我们要重新定义市场”;有的人喜欢画大饼,仰望星空,讲“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都挺好,听着提气,充满了PPT发布会的精英范儿。
但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最近在自家地盘上撂下的那句“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体系,也要不客气了”,听着就有点意思了。
不客气。
你品,你细品。这词儿,一点也不“高大上”,甚至有点街头智慧的糙劲儿。它不像个西装革履的董事长在发布会上说的,倒像个憋了很久的练家子,终于把沙袋打穿,吐了口浊气,对着空气说:“来吧,下一个。”
这味道,对了。
很多人看完新闻,关注点都在奇瑞上市了,募了多少钱,定了哪八大任务,要搞什么飞行汽车。这些当然重要,是干货。但要我说,这些都是面子上的事儿,是那盘菜的摆盘和浇汁儿。真正值得咂摸的,是藏在这句“不客气了”背后的那股劲儿,那股心态上的巨变。
说白了,奇瑞这位一直被大家叫做“理工男”的家伙,好像一夜之间想明白了。
你想想,以前的奇瑞是什么形象?
一个老实巴交的工程师。有点木讷,有点执拗,不太会说话,更不会打扮。他的人生信条就是“技术为王”,你跟他聊营销,聊品牌故事,他可能挠挠头,然后把你拉到车间,指着一堆发动机零件,跟你聊上三个小时的热效率和缸体材料。
他相信,只要我东西好,就一定能卖出去。酒香不怕巷子深嘛。
这个信念,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支撑着奇瑞从小草房里一路走到今天,成了中国汽车出口的扛把子。这事儿,没人能否认,值得瑞思拜。
但问题也出在这儿。
这个世界,早就不只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逻辑了。更多时候是,“声大”的盖过“酒香”的,“会讲故事”的干掉“只会酿酒”的。你光有好技术,埋头在芜湖吭哧吭哧地搞研发,人家在外面又是发布会又是跨界联名,又是请明星又是造热搜,一通组合拳下来,消费者脑子里就只剩下“高端、潮流、智能”这些关键词了,谁还记得你那个热效率小数点后几位的突破?
这就是“理工男”的困境。他有实力,但没“势利”。他有产品,但没“声量”。他造的车可能真不错,但在很多人眼里,总觉得差了点“味道”,差了点让人一听就“哇塞”的品牌光环。
奇瑞自己也门儿清。常务副总张国忠在采访里就说了句大实话,他说过去奇瑞对资本力量的认识不足。这话说得算客气了,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以前光知道埋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更没想过找个火箭来推着我们跑。”
现在,你猜怎么着?
火箭来了。
港股上市,兜里揣着九十多亿港币的真金白银。这事儿,对奇瑞来说,绝不仅仅是多了点钱那么简单。
这就好比一个武功高强的扫地僧,扫了半辈子地,突然有一天方丈跟他说:“不用扫了,藏经阁里的秘籍你随便看,后山的千年人参你随便吃,外面武林大会的帖子也给你发了,你去跟他们过过招吧。”
钱,就是那本秘籍,那颗人参,那张帖子。它给的不是武功本身,而是施展武功的资格和底气。
所以你再看尹同跃那句“不客气了”,感觉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这是一声集结号。号声背后,是那“八大任务”的排兵布阵。你别看那八条写得跟政府工作报告似的,我给你翻译翻译,其实就是这个“理工男”想通之后,给自己列的一张“人生逆袭计划表”。
计划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思维升级。
过去是产品思维,现在要加一条,叫资本思维。张国忠说“怎么把钱花好,让资本带来更多的增值”,这话太关键了。一个老实人,终于开窍了,知道钱能生钱,知道可以用别人的钱来办自己的事,知道可以用资本去整合资源,去撬动更大的市场。这就像一个只会用蛮力气的壮汉,突然学会了杠杆原理。他要干的,可就不止是搬砖了。
计划的第二步,叫“鸟枪换炮,而且换的是意大利炮”。
以前是小米加步枪,现在呢?全球招博士,一招就是几百上千个,硕博比例占了六成多。这架势,不是要补课,这是要直接弯道超车,在人家最擅长的领域里插旗子。那个什么“开阳实验室”,听着玄乎,说白了就是奇瑞的“军火库”,跟高校合作搞几百上千个项目。尹同跃还嫌不够,说要搞到一万个。
什么概念?饱和式攻击。用海量的研发投入,去对冲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不知道哪条路一定对,那我就把所有可能性的路都铺上我的人。这股狠劲儿,以前在奇瑞身上是看不到的。
计划的第三步,就更有意思了,叫“不务正业”。
你看他的三大增长曲线。第一条,老本行,卖车。但玩法变了,不光自己卖,还要拉着外国企业搞合资,而且是“中方为主导输出平台和技术”。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都是咱们眼巴巴地用市场换技术,现在轮到咱们技术输出了。这口气,憋了多久了。
第二条和第三条,就彻底“放飞自我”了。人形机器人、无人机、飞行汽车……这些听着像科幻片里的东西,他都要掺和。还要搞什么“人车生活场景”,就是说,车只是个入口,他想把你从上车到下车,从家里到公司,整个生活链条都给包了。
这哪还是那个老实巴豆的工程师?这分明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生态玩家。他不想只卖给你一个交通工具,他想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一种离不开的“基础设施”。
把这几件事串起来看,你就能明白,奇瑞的“不客气”,到底是对谁不客气。
首先,是对竞争对手不客气。
以前大家在同一片池塘里钓鱼,奇瑞默默地用蚯蚓,别人用上了可视锚鱼器。现在奇瑞不仅换了全套顶级装备,还往池塘里扔了个深水炸弹。他要的,已经不是多钓几条鱼,而是要改变这个池塘的生态。
其次,是对自己不客气。
这是最难的。一个人的习惯,一个企业的文化,都是有惯性的。让一个“理工男”去学跳街舞,去玩直播带货,去搞资本运作,这本身就是一场自我革命。这场革命,刀刀都砍在自己最熟悉、最舒适的区域。奇瑞这是在逼着自己走出舒适区,甚至是要把舒适区一把火烧了。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是对过去全球汽车产业的旧秩序不客气。
张国忠有句话,点睛了。他说奇瑞以前是“以国内看全球”,现在要“立足于全球化看行业”。啥区别?前者是“我把东西做好,卖给你”,我是个供货商。后者是“我站在你的角度,跟你一起定义什么是好东西”,我是个参与者,甚至是规则制定者。从“In somewhere, For somewhere”(在某地,为某地),到加上“Be somewhere”(成为某地的一部分)。
这就不再是简单的出海卖货了。以前是“我在你家门口摆个摊儿”,现在是“我要在你家客厅里摆张沙发,跟你平起平坐地唠唠嗑”。这种姿态的转变,才是釜底抽薪式的。
所以,奇瑞的上市,不是一个故事的结局,而是另一个更宏大故事的开场。钱只是第一推动力,真正的好戏,是这个曾经的“理工男”,如何用资本这把手术刀,对自己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然后在全球这个高手如林的牌桌上,喊出一句“Show hand”。
当然,狠话好放,事儿难做。从“理工男”到“生态玩家”,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思维的转变、组织能力的匹配、对全球不同市场文化的理解和适应,每一步都是坑。走得好,就是下一个丰田、大众;走得不好,就可能被巨大的摊子拖垮,步子迈大了扯着蛋。
这棋下得够大,就是不知道这“不客气”的劲儿能使多久,能使得多漂亮。
这事儿你怎么看?评论区里碰一碰?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