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5分钟,排队3小时:十一长假新能源车主遭遇“充电劫”

充电桩前,有人拿着喇叭喊号,数十名车主蹲在路边啃着面包,孩子们在车内哭闹。这个国庆假期,高速服务区再次上演新能源车“充电排队长龙”。

“54号有没有,55……”京哈高速凌海服务区里,有人正用扩音器不断重复喊着号码,多名车主聚集在一起等着叫号。一位电动车车主告诉记者,9月30日晚,他在该服务区排了半个多小时才充上电。

2025年国庆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超62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日均上路约1250万辆,占高速公路日均总流量近20%,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0%。

当自驾出行成为假期交通的绝对主力,新能源车在高速服务区面临的“充电战争”也再次如期而至。

01 充电困局

“排号49等3小时,仅充1小时电。”2025年国庆首日,全国超30%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满负荷运转,京沪、沈海、长深等干线高速成“重灾区”。

国庆前夕,京哈高速凌海服务区电车充电已开始“排队叫号”。有车主表示,30日晚排了半个多小时才充上电。

更令人焦虑的是排队时间——河北沧州服务区8个充电桩被20余辆车围堵,车主蹲在路边啃面包、小孩车内哭闹,与燃油车“加满即走”的潇洒形成鲜明对比。

济南车主小凯在济广高速大营服务区遭遇了“充电刺客”:充23度电,电费4.9元,服务费却高达21元,单度电成本逼近2元,百公里成本直逼油车。

02 冲突频发

充电资源紧张,导致车主的矛盾频频发生。

9月2日,一段在高速服务区拍摄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视频中,7至8名新能源车车主围在一起,争抢同一根充电枪,场面一度失控,几乎演变为肢体冲突。

根据现场描述,该服务区仅配备4个充电桩,而排队的车辆超过20辆。由于电动车充电时长通常需要30分钟到1小时,流转效率远低于燃油车加油,导致平均等待时间在2至4小时不等。

在湖北,一位五菱宏光MINI EV女车主称,自己刚插上充电枪离开三分钟,回来就发现充电枪被理想车主拔走,自己的车还被堵住。

类似这样的“充电枪大战”在节假日出行高峰期屡见不鲜。

03 供需失衡

全国高速服务区充电桩虽已覆盖98%,但依然无法满足国庆期间暴增的需求。

深层剖析,这一矛盾背后存在着“三重矛盾”。

矛盾一在于桩少车多,区域失衡。以江苏为例,国庆期间日均超72万辆新能源汽车上路,但部分服务区充电桩仅16台,远无法满足高峰需求。

目前全国有2000多万辆新能源车,却只有180万个公共充电桩,平均下来,十一辆车抢一个桩。

矛盾二是快充不足,效率低下。全国直流快充桩占比仅27%,多数服务区仍以慢充为主。

矛盾三系管理缺位,服务混乱。燃油车占位、服务费畸高、价格不透明等问题加剧矛盾。部分服务区服务费达电费4倍。

04 技术瓶颈

“省下的油钱全交了时间税!”一位五菱缤果车主在社交媒体上愤怒吐槽自己的长途经历——原本600公里的路程竟耗时13小时,其中7小时都在充电。

这一极端案例迅速引发热议,不少电动车车主纷纷晒出类似遭遇:“充电一小时,排队两小时”“续航打五折是常态”。

快充技术的“水分”同样令人咋舌。五菱缤果标称30%-80%电量快充需35分钟,但实际使用中,低温环境下充电时长普遍翻倍。

更让消费者无奈的是续航里程的“数字游戏”。行业内部人士透露,车企标称续航普遍采用CLTC工况测试,实际道路行驶通常要打7-8折。

05 应对措施

面对压力,交通运输部门和国家电网提前布防。国家电网筛选出5667个重点保障站点,提前巡检排障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在节前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交通运输部门对全国最繁忙的充电服务区进行梳理,要求这些服务区 “一区一策”提升充电服务能力。

技术升级也在同步推进。河南省交投集团在京港澳、大广、连霍等省内重点高速的60多对服务区内,新增投运超过1400根充电枪,全省高速超充骨干网基本形成。

国网江苏电动汽车公司在京沪、沈海等30个繁忙服务区部署32台移动充电车,并推出梯度优惠策略,鼓励车主避开高峰。

06 车主自救

面对充电困局,有经验的车主总结出三条黄金法则:路线规划要像作战地图般精确;应急方案必须双保险;车型选择需量体裁衣。

错峰引导同样关键。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尝试推行“充电至80%-90%送优惠券”模式,避免长时间涓流充电,压降单车平均时长。

行业专家建议车主提前通过“e路畅通”小程序、主流导航软件等查询全程充电站点,尽量避开下午三点前后的充电高峰时段。

专家总结出“早规划、低电量、充到80%就出发”的核心口诀,帮助车主最大化提升补能效率。

07 未来展望

国家能源局已明确要求:对重大节假日期间利用率超40%的充电设施,加快推进大功率改造,目标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数量突破10万台。

随着电池技术突破(如固态电池)、换电网络普及、车网互动(V2G)技术成熟,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有望彻底消除。

易事特与中石化联合湖北、山东、内蒙古、广东等20余省交投企业,共建全域智能充电网,推动跨区域协同调度。

从区域看,沈海、长深、京沪高速充电桩最忙,江苏、浙江、安徽充电量创历史新高。

这个假期,国网沛县供电公司对济徐高速服务区等热门站点的双侧充电站均安排了工作人员进行24小时现场值守,全力做好充电引导和秩序维护工作。

然而,解决充电困境需要更多这样的努力。随着电池技术突破、换电网络普及,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终将缓解。

但在此之前,每一位新能源车主都不得不在期待与现实中寻找平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