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汽车摇号限制无车家庭首辆车资格,有车家庭却毫无影响,现状亟待摇号政策调整

北京的摇号政策,尤其是对无车家庭首辆车资格的限制,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前几天我朋友小李跟我吐槽:我妈自从2012年开始摇号,到现在都没中一回,那个牌照就像天上的月亮,明明看得到,离自己又那么远。然后我问他,师父你打算咋办?他说,能咋办,继续等呗,摇号这事儿,别说改变堵车,就是买车本身都成了一场豪赌。

说真的,这政策对无车家庭压力山大。有车家庭反倒乐呵。他们名下一辆车两辆车N辆车的人多了去了,反正你车有牌,家里其他成员还是能摇号的,分分钟买第二辆第三辆,但无车家庭的首辆车资格硬是得瘸着走。昨天我刚和一位修理厂老张聊天,感慨:北京这车多了去了,修理厂这活儿倒是忙,但一看有些车放着车位上生锈长灰,根本不开的多着呢。说白了,牌照就是一张白纸老爷车的身份证,没人开也得留着,因为不留呢,别人抢着买牌照压力大。

北京小汽车摇号限制无车家庭首辆车资格,有车家庭却毫无影响,现状亟待摇号政策调整-有驾

你们说,这政策到底卡谁?谁得益?理论上是为了缓堵,可我估摸着,这堵车更堵了,停车位越发紧张。小区里那些车衣破破烂烂的车,我数过,至少10%左右是停放了半年以上没动。就算外地上班,车在家挂北京牌照,实际一天开窗都不开的,一年跑不到一千公里。有人给我科普,说这是车牌资源被非高效利用,但这背后其实就是政策没调好。

上个月我去一个朋友家,他家楼下就两辆车,一辆是他老爸的,不常用,可牌照放着,另辆是他儿子刚买的新能源汽车,摇到了牌路。一家人嬉笑着说,反正没事,这俩牌照守着自己‘地盘’。而旁边邻居小陈,他常年摇号没中,已经从开发商那买房入户了,但车还是买不起,问我怎么办,我只好陪笑:我猜你只能靠拼运气,没别的招。

北京小汽车摇号限制无车家庭首辆车资格,有车家庭却毫无影响,现状亟待摇号政策调整-有驾

之前我也想过,限制无车家庭首辆车目的是不是想鼓励大家买新能源?想来想去,好像有点意思,国家的意思是搭纯电车的顺风车,缓堵的同时推动清洁能源。但现实就是,新能源也要牌照,也摇号,只是有所优惠,比如指标多一点。但这不意味着帮到彻底没车的家庭。反而变成有车的人继续囤,没车的更难上车。

前面我说限制无车家庭买车有点绝对了,这事儿不能单纯看资格,还得看需求。就我身边大概估算,30-45岁之间的单身青年,尤其没结婚的兄弟姐妹群体,摇号基本是死路一条。他们既不是传统意义的家庭,又不具备特殊加分资格,这部分人情绪最复杂。昨天我听一朋友说他一个同事,孩子快三十了,还没买车,摇了N年,该死的摇号政策让他丧失了拥有汽车的尊严。这狗血故事背后,是机械化的审查体系和人情世故的错失。

北京小汽车摇号限制无车家庭首辆车资格,有车家庭却毫无影响,现状亟待摇号政策调整-有驾

顺带跑题说句,摇号其实还加剧了北京停车难。你想啊,车位有限,加上那些不常用车辆占着地方,基本朋友炒的话题是哪里买了个月租不上来车子,反正搁那里,这些车库大多充斥着空城计。相比之下,老外一些大城市直接用拥堵费和停车费调控,收费高点,大家就自然而然少开车。要是北京也能来个6环内30元/小时的拥堵费,估计会有更实际的变化。

我算了下,按我去年算的粗略心算,车牌成本折合下来,算上等待时间、牌照市场费和保养费,标准燃油车一年算下来起码得+3万元隐性开销,这基本是个大头。对比起北上广那些不限购城市,成本多了好几倍。可北上广的停车位、限行虽然多但更灵活,真要买车的,车商服务也跟着更贴心。

北京小汽车摇号限制无车家庭首辆车资格,有车家庭却毫无影响,现状亟待摇号政策调整-有驾

对了,我刚才翻了下手头的笔记,曾采访过一个渠道经理,他直言:厂家愿意出新品,渠道那么多压力,不是你有牌就卖给你,得看库存和政策,再就是看用户真实购买力和忠诚度。现在卡摇号,等于卡了客户链条的车子销售,好的产品也卖不出去,那对研发又是什么影响?看,这又把我扯回研发和供应链了。研发环节的节奏本来就慢,供应链也不稳定,政策一变,厂家、供应商都要重新调节节奏,运输、库存、资金链条都备受影响。就像做饭,牌照政策是一锅粥的盐,盐放多了没味,放少了没下饭,不好调。

我这倒想试试,如果摇号资格改成恢复车牌普通属性,你说车还会有人舍不得放?这才是根本。公平自由的市场,大家用完感觉没用,肯定会注销,腾出名额。堵车?根本堵不起,堵了就改,这自然规律。是不是这样?没细想过,感觉有点道理。

北京小汽车摇号限制无车家庭首辆车资格,有车家庭却毫无影响,现状亟待摇号政策调整-有驾

最后有个事困扰我:北京如果真取消限购限行,改成统一拥堵收费,咱们这几百万车主,尤其是那些名下有N辆车的家庭,会不会觉得丢了特权,那么多藏牌是不是会一下子跑出来?这倒让人期待爆发式的市场变化,但心里又怕,这堵车不是一下能缓下来的……你们怎么看?都会怎么选择?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