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9日,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比亚迪工厂正门前的街道刚刚被更名为“比亚迪路”。在这条以中国品牌命名的道路上,巴西总统卢拉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手中接过了第1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宋Pro的钥匙。这场看似寻常的交车仪式,因总统的站台和工厂所在地的“改名换姓”,成为比亚迪全球化战略的标志性注脚。
一、从街道改名到总统站台:比亚迪的巴西深度绑定
比亚迪在巴西的布局早已超越简单的产品销售。2023年7月,比亚迪宣布在卡马萨里市建设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总投资额达55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71亿元)。这座工厂从破土动工到首车下线仅用时15个月,规划年产能15万辆,预计为当地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
巴西政府对此的回应是将工厂前的道路更名为“比亚迪路”。
这已是海外第三条以比亚迪命名的道路,此前美国兰卡斯特和泰国罗勇的比亚迪生产基地也获得了类似荣誉。卢拉在致辞中直言:“福特放弃了这座工厂,而比亚迪为巴西工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这番话背后,是巴西传统汽车产业被外资主导多年后,对中国技术本地化落地的期待。
二、17万车主与92%市占率:比亚迪如何啃下巴西市场
比亚迪进入巴西市场已超过11年。从电动大巴起步,如今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已行驶在巴西的大街小巷。截至2025年10月,比亚迪在巴西拥有超过17万名车主,连续两年蝉联巴西新能源汽车销冠。
2025年1月至9月,比亚迪在巴西累计销量突破7.7万辆,其中9月单月销量超过1万辆。更惊人的是,其在巴西纯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达到92.16%。
这一成绩与比亚迪的本地化策略紧密相关。
比亚迪在巴西不仅建设整车工厂,还同步部署了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实现从核心零部件到整车制造的本土化覆盖。这种“全产业链出海”模式,让巴西得以跳过传统燃油车技术积累阶段,直接接入电动化产业链。
三、从卖车到输出绿色生态:COP30的30辆定制车与圣保罗云轨
在交车仪式上,王传福宣布比亚迪将为2025年在巴西贝伦举办的第30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提供30台定制新能源车,用于低碳接驳。这些车辆在大会结束后将被赠予当地学校和公共机构,继续服务巴西社会。
比亚迪在巴西的绿色交通布局已超越乘用车领域。
当地时间10月8日,王传福在圣保罗考察了地铁17号黄金线云轨项目,并交付了首台22米长、搭载刀片电池的纯电动铰接式大巴。
这条全长约6.7公里的云轨线路计划于2026年投入使用,每日可服务约10万名乘客。而新交付的电动大巴续航达350公里,运营成本比传统柴油车降低70%。
四、1400万辆背后的全球棋局:欧洲超特斯拉,沙特储能破纪录
比亚迪的全球化不仅局限于巴西。2025年前三季度,比亚迪海外销量突破70万辆,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以及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市场,销量均超过特斯拉。从2024年第四季度到2025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已连续四个季度在全球纯电销量上领先特斯拉。
在清洁能源领域,比亚迪储能已向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个项目交付超过75GWh的储能设备。2025年2月,比亚迪与沙特电力公司签署的12.5GWh储能项目,成为全球最大的电网侧储能项目之一。
五、中国制造出海范式革命:从“换市场”到“创市场”
比亚迪在巴西的实践标志着中国制造业出海的逻辑转变。过去中国车企出海多依靠性价比优势,而比亚迪通过本地建厂、配套产业链、创造就业的方式,与当地经济形成深度绑定。卢拉在演讲中强调,比亚迪让巴西工人首次参与到全球最前沿的绿色制造中。
这种“利益共同体”模式有效规避了贸易保护主义壁垒。2025年前8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202万辆,同比增长51%。其中比亚迪出口量超过60万辆,同比增长127.5%。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