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汽车连续两年销量目标未达预期,邓承浩曾豪言2025年实现百万销量却难以兑现,亏损仍在持续但未来能否逆转业绩引发关注

深蓝汽车的最新销量目标总让人觉得像个玩笑。2023年大约卖了13.5万辆,2024年拿了个24万辆的成绩单,离目标差挺远的。销量目标接二连三地被调低,从今年的36万辆到之前的50万,似乎都还在挣扎着追逐。你说,老板们到底是太乐观还是明知难但还是要喊?

我曾经在展厅跟一位销售聊起这个。他摇摇头说:目标越高,员工压力越大,但实际情况就是做不到。还不如实际点,慢慢累积。我心想:这逻辑没错,可问题是,谁会愿意跟着这个节奏?

深蓝汽车连续两年销量目标未达预期,邓承浩曾豪言2025年实现百万销量却难以兑现,亏损仍在持续但未来能否逆转业绩引发关注-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其实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深蓝的产品线其实还算不错,偏向细分的越野和旗舰,从技术角度看,没毛病。就像在车里加了个80度电电池,续航能跑400公里(估算,体感可能有点偏差),但问题来了,同价位的友商早就换了120度的电包,续航直接破500+的门槛。你问我:深蓝为什么还在苦苦追赶?还是技术勇猛,配置差不多,价格也差不了太多,如果技术越差就会直白些:要创新,就要一步到位,造个爆款让人现象级不就行了嘛。

深蓝的市场战略,似乎没那么干脆。价格、配置、用户体验……都有人提过:不送充电桩,基本配置还得额外掏钱,口碑一言难尽。相比较某些友商,那价格差不多,但软件体验、充电便利性、甚至爸妈级售后服务都放在前面。你想想,充电桩都没送,车主会在意么?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深蓝自己也觉得,咬住技术的利益,跟不上用户真正的需求就像自掘坟墓。可偏偏管理层还在盯着研发投入,反正亏损还在不断堆高。

这让我想起,邓承浩的话——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确保技术领先——我当时心想:这是不是个硬指标?但换个角度看,研发花钱多了,毛利还能撑得住?其实我猜测(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深蓝的利润空间本身就很有限,研发投入的大手笔,让利润变得更紧张。我这里其实有个疑问:他们真能靠技术取胜吗?还是只能做到技术出众、口碑一般?毕竟,技术固然重要,但用户买单的理由也得是用得顺手。

深蓝汽车连续两年销量目标未达预期,邓承浩曾豪言2025年实现百万销量却难以兑现,亏损仍在持续但未来能否逆转业绩引发关注-有驾

说到这,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深蓝内部会议的照片:那天,邓承浩坐在会议室里,看起来很专注,他手里拿着一份销售数据,旁边一堆产业分析图。他在想:我们的技术已经跟上了,但市场接受度是不是比想象中的要难?我觉得咱们可能低估了用户心理。打个比方,很多人开这车,核心还是得去体验。我有个问题:如果你是普通消费者,看到深蓝的续航短、充电慢、配置一般,你还会心甘情愿掏钱吗?这是不是就是故步自封的败笔?

我还记得有次在维修点听工人说:这车开起来,就是个技术品,但不如别家顺手。这话让我除了哭笑不得,也觉得:深蓝的口碑坏其实是最大难题。再怎么说,好的产品也需要被口口相传,但偏偏,背刺老客户的事情,也是一根导火索。我曾经在论坛看到有好多老粉抱怨:车不送充电桩,售后差,噱头多,但真用着不舒服。这个问题,不能说是策略问题,更像管理的问题。

其实我在反思:深蓝的研发到市场的距离,像是喜欢一门好看的菜式,食材都挺好,但烹饪得不够人心。那你说,管理者有没有敏锐的洞察?还是他们太过自信,把所有赌注都压在技术亮点上,忽略了实用性?我不得不怀疑,有没有一些管理的套路在里面:懂技术的喜欢埋头搞研发,但不懂市场,也不懂用户。

深蓝汽车连续两年销量目标未达预期,邓承浩曾豪言2025年实现百万销量却难以兑现,亏损仍在持续但未来能否逆转业绩引发关注-有驾

你看,关键点还在那:深蓝必须面对叫好不叫座的困境,它的未来稳定盈利的路径,真的那么容易走?还是说,风险就在于还没有找到那种能一炮打穿的爆款?就像你看那娃娃机,手一挥,把娃娃摘都摘不走,把钱花得心疼。会不会,深蓝要的不是技术领先,而是真正让人买账的用户体验?否则技术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许只会是硬核粉在拥护。

有个细节我还没说,你觉得,这车的外观能吸引普通人么?我记得有个朋友说:还挺酷,但我看大部分人还是喜欢更平易近人一些的设计。设计像个第一印象,有很大的决定作用。技术可以藏在里面,但它的脸面一定要让人觉得用得放心,买得放心。这就让我想:是不是太多技术派在钻研芯片、动力、续航,而忽略了买车的第一眼感受?

深蓝汽车连续两年销量目标未达预期,邓承浩曾豪言2025年实现百万销量却难以兑现,亏损仍在持续但未来能否逆转业绩引发关注-有驾

这条路走得不好,可能就像是跑偏的队伍。把硬核创新剥离出来,强调用户体验和产品爆款,会不会更实际?我猜测(猜测,别太认真):深蓝要想逆转,可能更需要人性化设计+真正的差异化卖点。坚硬的技术,太深奥,换来不了市场的心。

话又说回来,未来的路到底在哪?不清楚,也许只有那个无声的细节,才能揭示一切。下一款爆款是不是就在某个微创新里?或者,是用户刚刚喜欢上的那一瞬的体验?想想那天,在路边遇到一辆街角摆摊的老爷子,他对汽车一窍不通,但一眼瞧出车特别顺眼,其实就像喝到一杯还不错的咖啡,简单却温暖。

这让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你觉得,深蓝下一步是不是该舍弃某些技术上的追求,换成更贴合实际需求的设计?或许,未来的成功就是在那普通的细节里找到突破口。毕竟,没有人会永远对一辆硬核机甲保持热情——除非它能变得更像人。

深蓝汽车连续两年销量目标未达预期,邓承浩曾豪言2025年实现百万销量却难以兑现,亏损仍在持续但未来能否逆转业绩引发关注-有驾

这场聊,其实还在继续。你有没有想过,车厂最大的变化点可能就藏在一个微小的细节里?还是说,一如既往,还是要靠那个瞬间的感动突破所有难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