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这台1.6T发动机在4500米高原测试后,工程师发现了一个让同行睡不着的数据

奇瑞这台1.6T发动机在4500米高原测试后,工程师发现了一个让同行睡不着的数据

去年夏天,几台改装组赛车驶入环塔拉力赛场,车队技师做了个大胆决定——不更换动力系统,就用民用版那套1.6T原厂总成跑完全程。五个赛段下来,其他车队维修区忙得团团转,这几台车却只换了轮胎和机油。更让人琢磨不透的是,赛后拆解检查,活塞环磨损量比预期少了三成多,气门间隙变化几乎可以忽略。有个细节挺有意思——同组别某豪华品牌改装车在SS3赛段因动力系统过热退赛,而搭载这套动力的赛车正以稳定节奏刷新圈速。

奇瑞这台1.6T发动机在4500米高原测试后,工程师发现了一个让同行睡不着的数据-有驾

老张开了十几年车,对发动机那点事算是摸透了。去年自驾进藏,车队里有台德系豪华SUV刚过色季拉山口就开始喘,动力掉得明显。他那台瑞虎8倒是没太大感觉,后来问了搞技术的朋友才知道,这发动机有套智能氧浓度补偿系统,能把高原进气效率维持在九成以上。听着挺玄乎,但翻山时油门响应确实没拖后腿,配合变速箱那0.2秒的换挡速度,超车并线都挺利索。

空间这事儿,光看轴距数字容易被糊弄。老张媳妇最满意的是后备箱那个双层设计,上层放干净衣物,下层塞登山鞋和帐篷,再也不用担心土味串到行李里。有次在通麦天险那段烂路,车里颠得厉害,门板地图袋里的矿泉水瓶愣是没倒,这细节设计确实下了功夫。倒是前排座椅放平当床那功能,在纳木错湖边派上了用场——两个成年人平躺着看星星,腰不酸腿不麻,比帐篷舒服多了。

奇瑞这台1.6T发动机在4500米高原测试后,工程师发现了一个让同行睡不着的数据-有驾

说到安全,业内有个不成文的标准:看A柱变形量。某测试机构做过实验,撞击后能保持车门正常开启的车型不到三成。这台车用了不少高强度钢,具体比例厂家没详细公布,但从碰撞测试视频看,A柱确实硬气。老张倒是更在意那套侧气帘,贯穿式设计能护住整个侧窗区域,6秒保压时间够乘员完成自救动作了。

燃油车搞智能化,以前总觉得是个伪命题。直到坐进这台车,发现车机启动速度真不比电车慢,2秒亮屏,界面切换也没卡顿。那个四音区语音识别有点意思,后排孩子说要听儿歌,前排导航播报不会被打断,系统能分清谁在说话。老张试过好几次,方言识别率确实不错,连“有点燥热”这种模糊指令都能准确执行——自动降温度、增大风量,还会问要不要关副驾出风口。

奇瑞这台1.6T发动机在4500米高原测试后,工程师发现了一个让同行睡不着的数据-有驾

跑长途最怕座椅硬,腰疼是常事。这台车的座椅用了好几层材料,具体结构厂家说得挺复杂,实际体验就是久坐不累。有次连续开了四个多小时,下车活动时发现腰背没那么僵硬。座椅侧翼会根据弯道自动收紧,过怒江72拐那些急弯,身体晃动幅度明显小了。车里味道也清爽,不像有些新车那股刺鼻味,据说座椅面料通过了什么国际认证,甲醛含量控制得挺严。

奇瑞这台1.6T发动机在4500米高原测试后,工程师发现了一个让同行睡不着的数据-有驾

底盘调校这活儿,考验厂家的功力。老张之前开过某合资品牌SUV,过减速带咣当一声,后排乘客直喊颠。这台车路过同样的减速带,震动明显柔和,但过弯时车身姿态又挺稳,没有那种软绵绵的飘忽感。听说保时捷工程团队参与了调校,具体改了哪些地方不太清楚,反正烂路不颠、弯道不晃,这种平衡感确实少见。

静音水平能看出成本投入。这台车据说用了60多处隔音材料,覆盖范围挺广。老张在纳木错环湖时测过,时速100公里车内噪音在60分贝以下,后排聊天不用提高音量。更绝的是纯电模式,发动机不工作时车里安静得像图书馆,配合那套音响系统,听古典乐细节都能抓得住。

奇瑞这台1.6T发动机在4500米高原测试后,工程师发现了一个让同行睡不着的数据-有驾

混动版本的能量管理挺聪明。从拉萨到羊湖那段路,爬坡、下坡、平路都有,系统会自动在纯电、串联、并联几种模式间切换。老张全程没管,到了湖边一看表显油耗,比预期低了不少。在高海拔地区,这套系统会让发动机一直在最佳效率区间工作,电机负责驱动,既保证动力又省油,这逻辑确实讲得通。

预售政策倒是挺实在,88块钱能抵交强险,置换还能补贴一万多,贷款也有免息期。老张最看重的是终身质保,发动机、变速箱这些大件都包,比常见的三年十万公里厚道多了。听说这车已经卖出去145万台,市场检验比什么宣传都管用。

奇瑞这台1.6T发动机在4500米高原测试后,工程师发现了一个让同行睡不着的数据-有驾

开了半年多,老张觉得这车最大的优点可能是“不挑事儿”——该有的配置都给到位,用起来没什么槽点,养起来也不费心。至于那些赛道数据和技术参数,普通人可能感知不深,但落到日常体验上,就是省心、顺手、不闹毛病。这年头,这三个词或许比什么都值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