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初,江苏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一张超速罚单,瞬间引爆全网。罚单显示,他在限速80公里/小时的路段,开出了17052公里/小时的“神速”,超速比例高达21215%。按照处罚标准,他被扣12分、罚款2000元。这张罚单的离谱数据让网友哭笑不得:“人生第一次开这么快,我该怎么办?”
事件发酵后,专业人士迅速介入分析。地球上目前没有任何车辆能达到每小时1.7万公里的速度——这速度是民航客机巡航速度的17倍,接近第二宇宙速度。业内推测,问题可能出在测速摄像头的技术故障上:系统在连拍过程中数据计算错误,导致数字异常飙升。车主为了这张荒唐罚单,不得不专门请假跑交管部门申诉。原本几分钟就能澄清的故障,却耗费了他大量时间和精力。
“这速度都能从地球飞到火星上班了!”“建议查查是不是开火箭违章了”——网友的调侃虽带幽默,却直指问题核心:执法系统的可信度正在被质疑。更实际的影响是,许多车主开始担忧自己的罚单是否也存在数据错误。事实上,根据江苏交通处罚规定,超速50%以上才会扣12分并罚款2000元,而本次罚单的数值显然超出合理范围,属于明显异常。
在江苏,处理超速违章通常有两种方式:线上通过交管APP自助处理,或线下携带证件到交警窗口办理。但像本次极端案例中,车主必须通过申诉渠道维权。目前,南京等地的超速申诉需提交车辆行驶证、驾驶证及罚单原件,由技术部门复核测速数据。然而,申诉流程的繁琐让车主承担了不该有的成本。
这起事件给交通管理部门提了一个醒:自动执法系统需要更严格的维护和校准机制。测速设备故障若不及时排查,不仅浪费公共资源,更损害执法公信力。在南京,超速10%以内仅警告不处罚;超速20%-50%罚款200元扣6分——这些合理处罚的前提,是数据必须真实准确。
截至发稿,涉事车主仍在等待申诉结果。他在社交平台更新动态:“车还在4S店保养,人已在地球轨道等复议。”评论区有人支招:“下次带个宇宙飞船行驶证去窗口!”当科技执法的效率遇上人性化服务的温度,或许我们该记住:机器会出错,但纠错的通道,不该让普通人跑得太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