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聊车
近期,各地暴雨肆虐,城市内涝频发,有时车辆没得选择,必须涉水行驶。
因而对涉水行驶有个基础的认识就比较关键,详细如下。
知己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了解,而在涉水前,就是对车的涉水深度首先需要有一定的认识。
一、安全涉水深度
车辆的最小离地间隙就是安全涉水深度,也就是水深不高过底盘高度,涉水的风险不大。
二、最大涉水深度
通常建议控制在轮胎直径的二分之一以内,大体就是在30cm以内。
对于纯电车,通常可以到轮胎的三分之二高度,以Model Y为例,其标配轮胎直径约68cm,则一般最大涉水深度建议在45cm以内。
这里面有如下原因:
1、油车发动机需要进气,过高的水位在通过时,水被搅动会高于实际水位,有可能导致发动机进水熄火。
2、过高的水位,即便还没到进气口,车辆有可能漂起来,此时,轮胎失去抓地力,即便发动机没熄火,也无法行驶。
3、也因为上述原因,电车的水位阀值更高,一个是没有发动机进气问题,另一个是车身同级更重,更不易漂起来。
另外,电车在防水方面有国家强制标准,即电机、电池、高压组件等,距地面30cm以内区域需达到IPX7防水标准。
IPX7:指设备在1米深的水中浸泡30分钟而不受损的防水等级。
而30cm以上区域,国家的强制标准是有遮挡,需满足IPX4,没遮挡则需满足IPX5,这二个标准主要是防水流喷溅。
因而如果在有得选的情况下,即便是电车,尽可能也不涉30cm以上的积水段。
尤其是有一定年份的电车,任何设备防水性能都是随使用年限的上升,呈下降趋势,电池包不慎进水,维修费用不低。
涉水过程注意事项
一、跟车通过
有条件先观察其它车辆通过,通过对方车辆的行驶情况,评估自己车辆是否能够通过,并尽可能按对方的行驶轨迹通过,防止水下不明情况。
对向有车涉水过来时,尽可能不要与对方交会通过,待对方通过后,再行通过,防止被对向车辆搅动的水流影响。
二、下车探水
如果没有参照车辆,对陌生路段可以下车探下水位,但注意用雨伞或者长柄的工具在前方预探,防止水下坑洞、石头等对人身造成伤害。
三、慢速通过
1、快速通过会激起较大水浪,发动机进水概率增加。
2、水下情况不明,不排除是否有坑洞(如井盖被反涌冲走)、石头等,慢速通过碰到意外情况,损伤能够降至最低。
通过失败的处理
一、车辆发动机进水熄火
(一定不要二次打火,保险拒赔)
1、等待救援
当水位超过底盘时,此时车辆门缝开始渗水,进水已经难以避免,提前打开车窗,防止后期整车断电,水位上涨车门又推不开的局面。
2、弃车逃生
当发现水位不断上涨,继续等待救援显然不明智,此时需要弃车。
首先保留好影像照片,便于后续处理保险事宜,因为后续你的车不一定会漂到哪里。
部分车型备胎的工具有用个比较大体积的泡沫固定罩,可以临时拿出来当个浮力辅助工具,对于水情复杂的环境,扶着走,多一道安全保障。
当然,暴雨多发季节,备些浮力装备扔后备箱更佳。
注意,建议用雨伞等长柄工具探路行走,此时安全第一,身上淋湿反而是次要的,尽快转移至安全区域。
3、车辆漂浮
行至中途,车辆漂浮,轮胎失去抓地力,此时如果路段比较熟,可以考虑推着车前进或回退,转移至低水位段,重新恢复抓地力。
推车注意不是站后面退,是降下前窗,把着窗户推,手肘支撑在窗户边缘,万一路面井盖被冲开或坑洞等,手有支撑点,人不易下落。
总结
以上措施首先要对外部环境有个基本的判断,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那就不要管车了,直接“弃车保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