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硬刚小米汽车!24小时3900公里?简直是电机空转秀!

陈震硬刚小米汽车!24小时3900公里?这场电机空转秀到底打了谁的脸?

陈震硬刚小米汽车!24小时3900公里?简直是电机空转秀!-有驾

车圈最近炸了锅。陈震,那个以“二环十三郎”名号闯荡江湖的车评人,突然把矛头对准了小米汽车。他在微博甩出一段视频,标题直接开炮:“24小时跑3900公里?小米SU7这电机空转秀演给谁看?”评论区瞬间分成两派——有人拍手叫好,说终于有人敢戳破“PPT造车”的泡沫;也有人骂他蹭流量,毕竟雷军刚宣布小米SU7续航测试“打破行业纪录”。这场口水战背后,到底是技术争议还是营销闹剧?

第一幕:数据打架,谁在说谎? 事情得从小米那场高调续航测试说起。官方宣称SU7在“极限工况”下跑出24小时3900公里的成绩,平均时速162公里,全程仅换电4次。雷军微博转发时还加了句:“电动车续航焦虑?不存在的。”可陈震直接甩出计算器:按SU7公布的100度电池包和12.8kWh/100km电耗,满电理论续航才780公里,3900公里至少需要5次完整充放电,“换电4次怎么实现的?难道电池会自我繁殖?”

更狠的是他搬出专业设备——OBD行车电脑监测数据。视频里SU7的电机转速曲线在高速段频繁出现“锯齿状波动”,陈震冷笑:“这分明是系统在人为控制输出功率,玩‘脉冲式放电’的把戏。普通用户谁能开出这种心电图?”评论区立刻有人补刀:“难怪测试车连空调都没开,驾驶员怕不是穿着宇航服抗寒?”

第二幕:技术罗生门与行业潜规则 这场互撕揭开了电动车测试的灰色地带。某电池工程师匿名爆料:“车企‘优化’续航早不是秘密。比如锁死电机最高转速、禁用动能回收以外的电子设备,甚至用特调固件降低阻力系数。”知乎上一位参与过竞品测试的博主更直言:“小米这数据放实验室可能成立,但现实中谁会在40℃温差下连续飙车24小时?”

陈震硬刚小米汽车!24小时3900公里?简直是电机空转秀!-有驾

小米很快反击,放出一段“第三方公证视频”,强调测试符合ISO标准。可网友发现公证机构名字模糊,拍摄角度还刻意避开仪表盘。车圈KOC@轮胎大叔调侃:“现在公证视频都开始学悬疑片打码了?”更有意思的是,陈震早年测评某德系豪车时也被扒出“双标黑历史”,网友戏称这是“屠龙少年终成油箱”的戏码。

第三幕:用户到底该信谁? 这场闹剧最受伤的或许是消费者。刚下订SU7的王先生私信陈震:“你们吵得欢,我们掏钱的心慌。”类似焦虑在车友群蔓延——当车企用“实验室数据”吊打用户预期,当车评人靠“打假”收割流量,普通人该如何判断真伪?

某二手车平台总监透露:“去年30%新能源退车纠纷和续航虚标有关。”而小米线下销售的话术更微妙:“实测数据仅供参考,实际续航要看脚法。”这话听着耳熟?没错,和当年手机圈“跑分没输过,体验没赢过”的套路如出一辙。

雷军曾说:“小米汽车要成为电动车界的鲶鱼。”但现在看来,这条鲶鱼掀起的可能是浑水。当陈震在直播里撂下一句“欢迎起诉,我等着看检测报告”时,弹幕刷屏的“刚子硬气”背后,何尝不是用户对行业透明度的集体追问?

陈震硬刚小米汽车!24小时3900公里?简直是电机空转秀!-有驾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所以问题来了:下次看到车企炫酷的测试数据,你会先查公证报告,还是直接@陈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