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那天早上,阳光斜斜照在车身上,反射出一层柔和的光,感觉像个挺懂事的孩子在亮相。
就在车库门口,我跟一位同行的销售聊起价格,他一边帮我挂上试驾牌,一边说:这车0-100差不多7.5秒(估算),价格一出,别说家用,性能都不差。 实话讲,听完我其实有点惊讶,毕竟17.98万能买到中大型插混SUV,多少让我觉得真香。但这不是重点。
更多时候,我会用一些生活化比喻去理解它。比如说,钛7的空间表现。如果说,家里的厨房空间比一般厨房都大点,那钛7的后备箱就像厨房的双洗手池,不会觉得拥挤。全家人出行:父母、孩子,加上点露营装备,轻轻松松装下。你会好奇?算算,也就三四个28英寸行李箱的容积吧,满载出行都不在话下(这段先按下不表)。而且,放倒后座,储物空间变得像个大仓库,长长的滑雪板都能塞进去,无斜放,直接平铺。你要问,这得多懂事儿?我觉得,除了空间大点,内饰的细节做得也挺用心。
对比起市面上几款热门同级别SUV,我觉得钛7最不虚的是它的用料。真皮、金属装饰都用得很实在,不会有那种塑料廉价感。内饰风格偏简洁,但布局合理,空间利用率还能达到70.9%(样本少,估算可能偏离两三个百分点),前后排头空间一米一左右,坐四个大人也算宽敞。
千万别低估它的操控。云辇-C+主动预瞄系统,实际上就像你开车时,心里想:啊,要过减速带啦。系统提前帮你调节悬架过滤掉80%的颠簸。想象一下,长途旅途,坐久了不觉得颈痛,是个实打实的减压神器。
不过说到这,我突然卡壳——钛7的主动预瞄到底算不算自动驾驶,我待会儿再查查,但至少用在减轻司机负担这点儿,它还算靠谱。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张图,副驾驶的超大腿托设计,真让我想起公司里那个爱抬腿的同事。腿托可以开合,膝盖下的支撑感+10分。长途驾车,腿也不酸。
顺便粗算一下,纯电续航190公里,假设每公里电费0.1元,充满一次电大概花19块钱。你也知道,大家平时上下班也就50公里左右,差不多每天一块钱多点,年下来,省得都不行。
最擅长纠结的问题来了——你会用到四驱模式有多大?我觉得我这算是一个未充分挖掘潜力的猜测——毕竟,四驱版本后驱电机配合,可以让这车从0-100只需4.5秒,跟个大跑车差不多(估算,样本少,别太当真)。但它价格也高了点,21.98万,有四驱的家庭用户,可能会觉得这个性能值。
你说,配备庄严的天神之眼B-辅助驾驶,是不是正经的半自动?我觉得,像个好伙伴,能帮你在高速或城市领航,也能支持泊车,狗头样的辅助,平日用着还挺有用。可是开车时总会忍不住想:这玩意会不会觉得太依赖?反正我一向嫌麻烦,如果能直白点把这些智能功能变得简单点,我会觉得更踏实。
这车的研发和供应链,我估算就像煮一锅面,要点料,要调味,还要懂火候。它像很多效果不错的电池、电机供应商合作,才能保证续航和性能两不误。
你会不会觉得,18万出头,能拿到一台这样的SUV,确实挺实在的?空间大,配置全,还能玩出个车载生态圈,是不是很新鲜?我仔细想了想,可能它还未完全激发出家庭多场景使用的潜能。比如说,有没有考虑过带个后排娱乐系统,或者更智能的儿童座椅?说到这我突然想到,未来它还能开放更多第三方设备,类似扩展插件的玩法,真够玩的。
我夹带点小情绪——有时候,觉得启动车作为开门见山的工具,太麻烦。用自家汽车做个阵地,你有没有觉得,真的是用得好才算值?毕竟,配置再丰富,操作还能顺畅吗?这个就得看厂家的软件调教了。
换句话说,这价格、空间、智能配置的平衡点究竟在哪?我倒是挺期待,等我用得久了,再看看这车是不是经得住考验。试想,开着它在郊外穿越,偶尔在泥地上溜达一下,能不能让我觉得这车,值!。你会不会像我一样,期待它的耐操表现?
说到这,我突然在想,哎,这车这么多功能,别说我还真没细想过,它的耐久性到底咋样啊?估计也得几年后才能知道。
这场试驾,或者说这次体验,除了硬件上的优势,更多的还是那点感受。你也是这么觉得?还是说,你对它的智能配置更感兴趣?或者你觉得,家用车不就是方便、安全、耐用就够了?说到耐用,有没有可能,这样一个交通工具,其实跟我们的生活一样,都要一点靠运气。
我就在想,这辆钛7,长得大气,配置又全,性价比还算可以,家庭用户是不是就是它的最佳宿主?或者,还是得看未来的版本,能不能像现在外表一样内涵满满。又或者,市场上还有没有比它更懂家庭的车型?我也一直在琢磨,似乎答案都藏在细节里——比如家人坐在后排,是否能感受到它的体贴?
还真得多看几次,细细琢磨,看能不能从这方盒子里,看出我这颗汽车虫的更多灵感。毕竟,车是带你去看风景的工具,但每次坐进去,总会有点期待与惊喜。
这辆钛7,到底还能藏着多少未知的小秘密?我喜欢这样留点悬念,让人去发现、去想。你觉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