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遭集体诉讼!小米SU7虚假宣传风波暴露车企通病

“4.2万买的碳纤维机盖竟是摆设?” 当车主用鼓风机实测小米SU7Ultra的“双风道散热”功能时,纸巾纹丝不动的画面让全网哗然。这不仅是小米汽车的信任危机,更撕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过度营销”的遮羞布——从特斯拉“自动驾驶”致死案到理想“魔毯悬架”缩水,车主们的集体诉讼能撼动车企的虚假宣传顽疾吗?

雷军遭集体诉讼!小米SU7虚假宣传风波暴露车企通病-有驾

车企虚假宣传三大经典套路

第一,技术名词包装陷阱。特斯拉曾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完全自动驾驶”,导致多起事故;理想L9的“魔毯悬架”被曝仅是普通空气悬挂,与奔驰S级的液压系统相差甚远。

第二,性能参数文字游戏。某新势力宣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实际需特定超充桩且电量低于20%时才能实现;小鹏G9的“5D音乐座舱”被用户吐槽仅是音响加座椅震动。

第三,限量营销饥饿营销。小米SU7Ultra的“纽北赛道同款风道”与实车不符,却以“限量选装”刺激消费,这种套路在蔚来ET7“碳纤维套件”事件中已有先例。

雷军遭集体诉讼!小米SU7虚假宣传风波暴露车企通病-有驾

集体诉讼胜算关键:证据链与法条适用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若法院认定虚假宣传成立,车主可主张“退一赔三”。但胜诉需满足三大要件:

  1. 宣传内容具象化:小米官网明确标注“双风道导流散热”,比模糊的“性能提升”更易被认定;

  2. 功能差异可量化:车主实测视频与第三方检测报告形成证据闭环;

雷军遭集体诉讼!小米SU7虚假宣传风波暴露车企通病-有驾
  1. 主观故意举证:雷军微博删除“内部结构改动”表述,可能成为关键证据。

行业警示:营销狂欢后的信任重建

当蔚来用“用户型企业”人设化解电池争议,比亚迪凭三电质保承诺赢得市场时,小米此刻的2万积分补偿显得苍白。车企该明白:在短视频时代,每一个夸大宣传都可能被亿万网友的放大镜灼穿。正如某维权车主所说:“我们不要代金券,要的是对技术的敬畏。”

这场风波终将载入中国汽车史——它不仅是雷军的至暗时刻,更是行业从营销内卷转向技术深耕的转折点。下一次,当车企高举“黑科技”大旗时,请先让鼓风机吹过再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