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观」慕尼黑车展,中国车企扬眉吐气?

说实话,以前看国际车展,尤其是德国的慕尼黑车展,总觉得那是欧洲品牌的“主场秀”。德系三强BBA往那一站,气场直接拉满,咱们中国车?好像总是在角落里默默看热闹。但今年的慕尼黑车展,画风突变!中国品牌不光来了,还支棱起来了,甚至有点“上桌第一个动筷”的气势。比亚迪、小鹏、零跑、长城,一家比一家敢亮剑,一款比一款有看头。这哪是去参展的?简直是去“打脸”那些曾经看低中国车的人。你说,这算不算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真正“上头”的开始?

先说外观,这次中国品牌的“颜值”真不是盖的。小鹏G6一亮相,那线条流畅得像是从风洞里雕出来的,风阻系数干到了0.248Cd,这数字别说在国产车里,在全球SUV里也算顶呱呱了。配上它那对标志性的“灯厂”级智能大灯,晚上开出去,出片利器实锤了。再看零跑C10,走的是简约高级路线,没有堆砌复杂元素,但细节做工很到位,一看就是冲着欧洲人的审美去的。反观一些老牌欧洲车,还在用十年前的设计语言,看着就有点“老咕噜棒子”了。你说,光凭颜值,是不是就能让不少欧洲消费者心动?

「眼观」慕尼黑车展,中国车企扬眉吐气?-有驾

内饰这块,中国车的“卷”早就不是秘密了。小鹏G6的座舱,那叫一个科技感拉满。大屏、语音交互、座椅通风加热按摩,该有的全有,而且用起来特别顺手。零跑C10也不含糊,用料环保,空间布局合理,后排能轻松翘二郎腿,妥妥的“床车”潜质。关键是,这些配置在同价位的欧洲竞品面前,简直是降维打击。比如大众ID.4,内饰塑料感强,车机系统反应慢得让人想“气的蹦起来”,空间也没比C10大多少,价格却贵了一截。还有特斯拉Model Y,虽然也是科技风,但极简到近乎“毛坯房”的内饰,对很多家庭用户来说,多少有点劝退。相比之下,中国品牌在舒适性配置上,真香!

动力和续航,现在早就不是中国电动车的短板了。小鹏G6用的是800V高压平台,充电15分钟能补能300公里,这速度,比去趟加油站还省时间。零跑C10的增程版更是解决了里程焦虑,纯电跑100多公里,加油还能再跑1000多公里,日常通勤用电,长途出行用油,灵活得很。你再看看宝马iX1,续航就400公里出头,充电速度也慢,价格却顶到天上去。这哪是电动化?这简直是“油老虎”换了个壳。中国品牌的三电技术,现在不光成熟,还特别会算经济账,燃油经济性这块拿捏得死死的。

「眼观」慕尼黑车展,中国车企扬眉吐气?-有驾

智能化,这才是中国品牌最“打脸”欧洲对手的地方。小鹏的XNGP辅助驾驶,在国内城市道路都能实现高阶智驾,到了欧洲,虽然法规限制多,但基础的L2级辅助驾驶,比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那叫一个丝滑。零跑的LEAP OS系统,语音识别准确率高,还能隔空手势控制,玩起来很有意思。而很多欧洲车的智能系统,还停留在“能用”的阶段,别说“好用”了。你说,当中国车主已经在用自动泊车时,欧洲车主还在为倒车影像卡顿而烦恼,这差距是不是有点大?

「眼观」慕尼黑车展,中国车企扬眉吐气?-有驾

安全性,这可是欧洲人最看重的。以前总觉得欧洲车在安全上是“顶呱呱”的,但现在中国品牌也毫不含糊。零跑C10按照欧洲NCAP 5星标准开发,车身结构、气囊配置、主动刹车系统,全都对标顶级水平。小鹏G6的AEB系统,在各种复杂场景下都能及时介入,实测表现甚至超过了不少欧洲车型。而且中国品牌在车辆底盘设计和悬挂系统调校上也越来越有心得,开起来稳当,过弯侧倾控制得也不错。动态稳定控制系统该出手时就出手,安全感满满。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车已经不是只拼配置的“车界网红”了,而是实打实的“国民神车”潜力股。

当然,挑战也不是没有。欧洲市场对品牌的认知度、售后服务网络、还有当地法规的适应性,都是中国品牌要啃的硬骨头。但你看销量,比亚迪在欧洲多个国家的电动车销量榜上已经能排进前十,零跑C10刚上市就拿到不少订单。这说明啥?说明产品力够硬,消费者是愿意买单的。

「眼观」慕尼黑车展,中国车企扬眉吐气?-有驾

回头想想,十年前谁能想到,中国品牌能在慕尼黑车展上这么扬眉吐气?从“老咕噜棒子”到“真香”,从被看低到让人“走路摇头晃脑”,中国车这一步,走得不容易,但也走得漂亮。这次慕尼黑车展,不光是展示产品,更是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正在被重新书写。

「眼观」慕尼黑车展,中国车企扬眉吐气?-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中国品牌,你爱了吗?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会选小鹏G6、零跑C10,还是继续守着大众ID.4或者宝马iX1?你会怎么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