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混动销量下滑,插混和增程进榜前十,政策成关键影响因素

怼在夏天正午的马路边,一辆丰田雷凌双擎安静地等红灯,发动机悄然闭嘴,只有仪表盘上的EV模式亮着绿光。司机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空调吹着稳稳当当的冷气。路边一辆比亚迪宋DM-i插电混动车停下来,里头充着手机,乘客刷着抖音。你要说这两车,哪个更像科幻小说里的人设,其实都有点各自的执念。但到底谁代表了“未来”?这问题现在已经没那么悬疑——看销量就知道。

如果把时间倒回四五年前,你去任何一家懂点车的朋友家里喝酒,问“省油、省心、不惹事,买啥车?”答案几乎不用掂量:油电混动。彼时丰田、本田的混动车型真是香饽饽,加钱等车成为新能源车市里小小的“特权”。马路上的绿牌还没疯长,充电桩还是主要装饰物,大多数人觉得电动是搞笑,混动才是“技术界三好学生”。不插电、油耗低、没续航焦虑,这三板斧砸得市场无处还手。有种被选中的优越,但优越终究只是阶段性的局部。

技术确实过关。丰田THS混动系统经了二十年蹉跎,本田的i-MMD主打电机直驱、故障率几乎让修理工师傅都要转行。但你说滚到2024年,油电混动赢了吗?很遗憾,这年头插电混动和增程车排队进前十,油电混动在销量榜单上,连十五都挤不进去。你要说它技术落后,这话无凭无据——它真的没输给同行,而是被“时代”按翻了。其实,它像个数学竞赛状元,算不赢出题人的政策加分项。

这一切的转折点在于,政策像个神秘推手。中国车市变成半技术、半政策市场,谁跟得上谁活得好。油电混动怎么省油,它依然拿不到绿牌,没有免购置税,进不了本地新能源目录。插电混动车、增程车就都能拿政策红利。例如在上海,插混能绿牌即送,油电混动还要跟燃油车一起摇号。北京、广州购置税能省大几万,油电混动用户要自力更生。有时候“技术力”不输,体验和优惠就是两条腿,谁走得快谁笑到最后。

再说“体验”,这词被玩坏了,可偏偏在电动化这事上,“体验升级”拔得头筹。现在主流插电混动电池动辄15度以上,比油电混动多了十几倍,纯电能跑一百公里上下,市区用油是稀罕事儿。油电混动电池才1度多点,发动机没事就拍马赶来,纯电体验几乎等于“内测”。环顾现在年轻人买车“标配”:大屏、智能座舱、自适应巡航,插电混动做得到,油电混动有点像厂长的老花镜——用着没错,但没谁夸好看。

全球市场也没留情面。有人说中国政策把油电混动逼死了,其实全球汽车榜单给的镜头也不够长情。全球2024年汽车销量,纯电车拿11.4%份额,插电混动6.3%,油电混动连6%都不到,还在跌。连丰田都悄悄在美国大力推插混、纯电,要我说,时代要淘汰你,根本不讲原则。

回望油电混动,实事求是地讲,它没坏过,没给人上演过啥惊悚电影。它像诺基亚功能机,摔不坏、信号杠杠,但智能机一上场,微信、抖音、支付宝都走起,你还会只因为耐摔选个功能机吗?插电混动和增程车就是现在的“智能机”。纯电通勤、外放电、OTA升级,都是油电混动拍马赶不上的功能。说句实话,它的没落不是技术暴毙,而是被需求和政策按在地上摩擦。

从修车师傅的角度,说油电混动没用是不客观的。它大部分情况下“皮实”,故障率低,老爷车能养老,但政策这只无形的手,一推谁都得低头。有人还在吐槽,油电混动是“最适合中国国情”,我理解,但“国情”早就用绿牌和补贴做了选择题。你信不信,过几年,增程和插混天天OTA升级,油电混动变成“修理工的白月光”,怀旧党唯一的回忆。

油电混动销量下滑,插混和增程进榜前十,政策成关键影响因素-有驾
油电混动销量下滑,插混和增程进榜前十,政策成关键影响因素-有驾

当然,我也不是奔着给插混打广告。现在主流插混,电池大,纯电体验好,缺点也多:油耗标称漂亮,实际加速用电后油耗也不低;电池寿命和安全还没玩透、后期维护得看厂家良心。不是人人都适合插混,和油电混动一样,鸡肋和流行间只有一纸政策。但是实话实说,油电混动那套“不插电,电机顶着用,发动机一直憋屈”,在现在的购车环境里,像是穿着老西服进了脱口秀现场,撑场但不旺场。

咱们这个行业,有个规律,技术和行业永远赶不上政策和人性的共振。油电混动就是被“现实加速器”给淘汰了。谁也别跟技术本身死磕,买车就像谈恋爱,挑最适合自己的。“技术最优解”在很多时候就是“时代笑话”,大多数人只在意自己能不能抢到绿牌,省点购置税,其它都无所谓了。

聊到这,问题又回到头:你现在还会买油电混动吗?其实车好还是车不好,有时无关技术优劣,而是你自己究竟要什么。如果你真追求纯电体验,又不敢赌充电桩、续航焦虑,插电混动确实比油电混动爽快。但你偏要稳定靠谱,又找不到新能源政策落点,油电混动再老,也是可选答案之一。

油电混动销量下滑,插混和增程进榜前十,政策成关键影响因素-有驾

时代没错,油电混动也没错。只不过它成了跳过的那一环,像是路口那个默默等红灯、发动机歇着的雷凌——等来的不是下一个绿灯,而是车流中再不属于它的明天。

说到底,大家的选择都没有标准答案。你是更愿意和时代一起“升级”,还是“坚守稳定”?如果技术不是绝对标准,你愿意舍弃体验选可靠,还是为优惠放弃成熟?这个问题,不止问给车主,也留给那些还在坚持自己的汽车理想的人。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