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登场,续航突破千公里,修复技术大升级

听说中国的电池圈最近炸开了锅,续航突破1000公里,固态电池登场,仿佛三百年来的科学家都白干了,咱们祖国一夜之间就站在了人类电池造梦的顶峰上。你要是没被这个消息震得掉下下巴,不是你不关心科技就是你早已放弃了做梦。以前买电动车,续航焦虑就像你妈一样,每晚都要问一句:“今天还够用吗?”现在好了,实验室里已经有人说能把续航干到1000公里,你妈和她的焦虑可以一起退休领养老金了。

当然,1000公里听起来很猛,但1000公里的路还有更多坑。我甚至怀疑,研发电池的专家是不是偷偷看了《西游记》,总想着怎么帮全国人民造一架能到西天的车。你看,电池这玩意儿呢,就是一个大号玩具拼图,锂离子在里面跑来跑去,忙活得比996更惨。锂离子其实挺辛苦,就像送外卖的小哥,早出晚归,还得“穿墙”送餐。只不过这个墙不是砖头水泥,是由人类智慧堆出来的各种电解质,有的硬得像你老板的脸,有的软得像你腰上的赘肉。

固态电池登场,续航突破千公里,修复技术大升级-有驾

这个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呢,号称是电池里的天花板,是个谁都想碰但谁都容易崩的硬骨头。里面的电解质就是陶瓷风格的硬茬,金属锂又是比橡皮泥都懒的软货,两边一个明明可以很合拍,非得杠着来,剩下锂离子在中间嗷嗷叫。它们要是能和平共处,那人类都能拯救地球了。外卖小哥一路颠簸,磕磕碰碰,效率自然就拉胯。你们天天羡慕日本的快递机器人,不如多给锂离子加点科技buff。

但我们中国科学家这回不一样了,他们发现煮饺子时饺子皮老破,灵机一动,决定在锂电池里也搞点“高粘性胶水”。说是胶水,其实是碘离子,也不是普通碘酒那玩意儿,是能跟着电场走来走去的机灵鬼,专门负责把所有缝隙填满。电极、陶瓷,谁不合适它都使劲往里填,好得跟当年你妈给你缝衣服一样结实。这技术就像能自己修复的牛仔裤,撕几条也不怕,走两万步也不掉链子。你说神奇不神奇?

固态电池登场,续航突破千公里,修复技术大升级-有驾

中科院金属所有点意思,没事就思考怎么让电解质更坚挺。于是他们搞了个骨架出来,保鲜膜升级版,据说弯两万次不变形,跟你初恋的腰一样柔韧。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甚至怀疑是不是在材料里加了点跑步机的钢丝或者健身教练的励志台词,否则这韧性谁顶得住?有人还在小黑板上写:“为祖国的锂电池献出我的脊梁!”做材料的,脊梁是真的硬。

这还不算完,清华那边的人又开始给电解质穿上“防弹衣”。选了点含氟材料,专业防高压高温高强针刺,差点以为电池是送去打仗还是送去斗恶龙。你看,他们造电池就跟做衣服似的,不光要帅,还得结实,再来点无敌属性,奔着“电池界复仇者”去了。以后谁要是拆电池,大概率会发现两层防弹布,三层隔音棉,顺便还有电子警犬报警器。

说了这么多高科技,屏幕外估计有一半人还在偷偷笑,“这么牛的电池,什么时候能买?”毕竟中国人,人均实验室诺奖水准,但落地量产就像中彩票,做梦有,中过的没。你看这各路媒体,一有点数据突破就整得跟核反应堆一样大阵仗,广告词直接复制粘贴,“革命性”“突破性”“划时代”,搞得电池像是凌晨排队买iPhone的新款。不过咱们还是得承认,这次实验室成果真不是吹的。实打实的突破,哪怕还要等几年,至少愿景比以前靠谱多了。

续航突破1000公里,有人说是电车的春天,有人说是燃油车的葬礼。我倒觉得这更像是全民焦虑的安慰剂。以前你开的车续航只能跑去隔壁县,现在你可以放心跑去丈母娘家送礼了,油费省下来转头全买充电桩。咱们电动车主的痛点,终于遇到了解药,不用再午夜刷着地图找充电站,不用再无聊跟电量比赛谁先见底。以后还可以跟加油站老板打个招呼,“咱们这行,快到底了。”

但你以为固态电池就是现实版“科技拯救社会”?别急,小道消息说,固态电池虽然牛,但生产成本上天,批量生产的工厂还在建,能不能买到还得看你是不是新型人类。我甚至怀疑,等这电池量产那天,售后部门要在每个社区安排个研究院博士,随时准备充电和修理。你想啊,电池都防弹了,以后修理工要穿防爆服下班。想象一下,未来的社区公告栏上,除了物业通知还有电池修理预警,“今日小区爆炸风险低,请大家放心使用。”

媒体天天吹,说新能源车将要迎来“续航无忧”的新纪元,仿佛以后没有人会为电车电量担心。事实真是这样吗?一百年前大家都因为煤炭污染喝西北风,现在大家都因为电池等科技喝西南风。只不过风向不同,焦虑还在,喝风的姿势更时髦而已。你想象中的无忧生活,全靠学霸们没日没夜熬实验,差点成了不存在的行业劳模。要是有人以后靠电池续航拿奥运金牌,那中国队得直接包场。

这两年,电池圈的科技新闻越来越像段子集。昨天还在低头算续航,明天就能一口气冲到万里长城;前天讲极端气温让电车失灵,后天就来个高温二十小时不掉电;昨天刚用上快充,明天就跟旁边停着的老头聊天:“您老人家加油,我这用电。”“都说电能环保,其实电也是‘烧’出来的,最后还是一起喝风。”你没发现在新能源车圈,“喝风”已经是一种时尚,谁能喝得远,谁就是流量王者。

看看咱们那些年买电车的壮士,早期为了体验科技被续航坑得头发掉光,现在终于摸到曙光了。只是曙光总是比头发晚来。固态电池的产能,和你存银行的利率一个水平,都能让你望穿秋水。要我说啊,等电池真上到1000公里,资本市场都能跳广场舞庆祝,相关股票先翻职业三倍,中国新能源广告词直接改成:“你的旅游,剩下的路全交给我们了。”

当然,技术再牛,总有人敲警钟:是不是电池太牛,电力系统和环境跟不上?用电太猛,医院停电,王五四的电脑死机,我们都得靠回忆凑字数;电池太贵,一台车顶半套房,你买了车以后只能睡车尾箱;维修难度飙升,未来电池修理师直接去掉师傅前缀转成博士。谁家要是固态电池坏了,得请个材料学家上门喝咖啡,等修好再送走,说不定下回还能拿诺奖提名。

不过说到底,社会的焦虑不会因为一块电池而消失,最多就是从路上变成家里。从“充电桩哪有”为“电池生产能跟上吗”;从“续航焦虑”到“价格焦虑”;从“技术突破”到“量产还没影”。你这边焦虑又起,那边媒体开始新一轮狂欢,实验室数据就是新型春药,吹得人精神抖擞,买车像买彩票,真亏了咱们有一大帮科技痴汉,天天给我们打鸡血。

当然,这一切都很牛逼,很中国,很荒诞。你能感觉现在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像本土段子,昨天还是以前的笑话,今天就成了新闻头条。电池能否续航1000公里,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你信不信,信了,焦虑就少一半。至于剩下的一半,留给余额宝和股市吧。“这年头,连电池都能防弹了,我要是再焦虑,简直对不起祖国的材料学家。”

固态电池登场,续航突破千公里,修复技术大升级-有驾

最后,只能说,中国电池界这次真的快要“炸场”。固态电池的大门已经被锂离子的小哥踢开,大家伙穿着自修复保鲜膜和防弹衣,准备奔向更远的未来。以后做电动车,可能就是跟电池比谁更高级,比科技谁更疯狂。至于我们普通人,继续享受焦虑和新鲜科技的轮流轰炸。毕竟,都说未来已经来了,只不过固态电池还要再等一会儿。等到买电动车不用算续航那天,我就决定买辆奥迪,开到天边,跟续航焦虑说拜拜,跟科技员工道谢。不过,估计那天也是我辞职的日子——毕竟再也没有段子可写了。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