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这个局,越来越有意思了。一汽奥迪,浓眉大眼的老同志,居然被一个车门锁给来了个锁喉。
我看到新闻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奥迪质量差,而是感觉这事儿特别行为艺术。你想想那个画面,一个西装革履的精英,刚谈完一个几百万的单子,走到自己的A6L旁边,想拉开车门潇洒离去,结果,嘿,车门跟你玩起了捉迷藏,就是打不开。或者更骚的,锁了个车,结果跟没锁一样,随便一个路过的大爷都能给你拉开,上演一出“开盲盒”的刺激。这哪是车啊,这是奥迪给你上的“人生无常”第一课。
4S店的回应更是典中典,“这批次的很多门锁都有故障”。翻译一下就是:不装了,摊牌了,我们这批积木质量就是不行,但大哥你运气不好,正好抽中了下下签。一个月修两次门,这哪是去修车,这是去4S店打卡上班啊。
最骚的操作是什么?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一汽奥迪的高管李凤刚老师还在外面讲,“传统车企造的车安全可靠”。我当时就觉得,这位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打脸了,这是开着泥头车对着自己的脸玩漂移,属于一种极限运动。你说你主打一个安全可靠,结果连最基础的物理防护——门锁,都变成了薛定谔的锁。在你观测它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它到底是锁了还是没锁。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连个基础物理都搞不定,还谈什么星辰大海。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对车的要求其实特别简单。你可以没有大彩电,可以没有冰箱,甚至可以没有智能语音,因为我真的喊不出口“你好XX”。但你不能在我锁车之后,还能让人把门拉开。这触及到了一个中年男人最后的那点安全感。讲真,我小区的门禁都比这靠谱,虽然那个保安大...爷总是忘了给我开门。这已经不是技术问题了,这是哲学问题。奥迪在用自己的门锁,向世界发问:什么,是存在
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这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以前大家还讲点武德,BBA之间互相留点面子,你降八千,我送个保养,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呢?现在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小米直接把蛋糕连带厨子一起端走,蔚来的乐道更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大家都在掀桌子,你奥迪还在这里思考门锁的哲学意义,你觉得合适吗?
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当你的对手都在用“自爆卡车”开路的时候,你还在纠结自己的“金钟罩铁布衫”上是不是有个小洞,那你这铁布衫离变成铁裤衩也就不远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
我们再来解构一下所谓的“豪华品牌”。过去,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标,奥迪最值钱的是“官车”形象和科技感。这是一种品牌玄学,一种信仰充值。买它的人,很多时候不是在买一个交通工具,而是在买一个身份认同,一个“我跟你们不一样”的标签。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现在这个时代,变了。当一个电车,零百加速能干到3秒,车里能K歌能看电影,智能驾驶还能帮你省点心的时候,消费者突然就“悟了”。我花五十万买你的标,结果连个门都锁不踏实,隔壁三十万的“杂牌军”已经快把高达开上路了。这种落差感,比失恋还难受。所以你看奥迪的销量和利润,哗哗地往下掉,那不是市场的无情,那是人民群众用真金白银投出的票:大人,时代变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门锁比作薛定GN的猫,可能对猫有点不公平。猫起码还是个概率问题,奥迪这个门锁,感觉更像个叛逆期的孩子,你越想让他干嘛,他越不干嘛。
他们总说,新势力的车不安全,底盘不行,没有“底蕴”。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人家至少在开门关门这件事上,做到了童叟无欺。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因为“老头乐”面对的是中国最复杂的路况,最不讲道理的对手。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实验室里跑一百万公里,不如在早高峰的菜市场被老大爷的买菜车别一次。能活下来的,才是真牛逼。这叫实践出真知。
奥迪的问题,本质上是一种傲慢。一种“我祖上阔过,所以你们就得一直跪着”的傲慢。他们觉得自己的品牌就是任意门,可以无视一切物理规则和商业规律。但消费者用脚投票,告诉他们:对不起,你的任意门,好像卡住了。
这一连串的召回,48V电机趴窝,仪表盘抽风,再加上现在的门锁失灵,已经不是简单的质量问题了,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崩坏预兆。就像一个修仙的绝世高手,突然发现自己的真气开始乱窜,压都压不住。这就是走火入魔的前兆。这简直是把脸伸过去让新势力抽啊!
所以奥迪的出路是什么?是赶紧修复门锁,然后降价大酬宾吗?不,我觉得太肤浅了。以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当物理层面出现问题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上升到玄学层面。他们应该加大,加大,再加大宣传品牌的价值,把这个标的含金量吹到突破天际。他们应该告诉消费者,这个时灵时不灵的门锁,是一种和车主之间的“灵感交互”,是一种“赛博朋克式的随机美学”。
所以奥迪的最终出路,可能不是把门锁修好,而是重新发明一种不需要锁门的哲学。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