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凭什么获Stellantis集团15亿欧元战略投资?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工程师们在实验室里反复调试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汗水浸湿了衣领;研发团队熬过无数个通宵,只为让电池包再轻薄1毫米。这种近乎执拗的坚持,最终让一家中国车企的电子电气架构在海外权威测试中惊艳全场——这便是零跑汽车技术突围的缩影。当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掷出15亿欧元真金白银,当“共和国长子”中国一汽向其伸出合作橄榄枝,市场猛然惊醒:这家低调的新势力,已然握住了开启汽车产业新格局的密钥。

一、 全域自研的“技术护城河”

走进零跑的研发中心,最令人震撼的不是设备阵列,而是其贯穿汽车“神经网络”的技术掌控力。“传统车企研发电子架构像拼乐高,而我们是从烧制每块积木开始。”一位工程师的比喻生动点破核心。2015年创立至今,零跑坚持全域自研六大核心技术模块:

- 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业内首个实现“舱驾行泊”四域融合的系统,用单颗高通8295芯片完成竞争对手多颗芯片的任务。这不仅减少30%线束重量,更让系统响应速度提升200毫秒。

- CTC 2.0电池底盘一体化:将电池包直接嵌入底盘纵梁,电池包厚度减少10%,整车抗扭刚度却提升25%。这项技术让C16车型在15万元级实现700km续航。

零跑凭什么获Stellantis集团15亿欧元战略投资?-有驾

- 八合一电驱系统: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八大模块高度集成,功率密度达行业顶尖的2.5kW/kg,成本反降18%。

更关键的是技术变现能力。零跑自制高附加值零部件比例超65%,子系统通用率高达88%。当友商为电动门把手多付500元成本时,零跑通过将控制器集成到域控芯片,单车立省百余元。这种“毛巾拧水”的极致精神,让朱江明敢放言:“我们只赚零部件的钱。”

二、 成本定价模式的颠覆性力量

在杭州零跑工厂,你会看到神奇一幕:激光雷达被装进12万元级的B10车型。这背后是全域自研构建的“成本漏斗”:

零跑凭什么获Stellantis集团15亿欧元战略投资?-有驾

1. 研发降本:自研团队避免供应商层层加价,开发周期缩短40%

2. 规模效应:88%的通用零件使C11/C10/C16三款车分摊模具成本

3. 制造优化:CTC技术减少20%电池包装配工序

这套体系让零跑化身“车界优衣库”。当同级竞品将8155芯片车型定在25万+时,搭载更强8295芯片的C10杀入15万元区间;当六座SUV普遍超30万,C16以不到20万定价横扫细分市场70%份额。2024年29.4万辆销量(同比+104%)印证了用户的选择——第四季度C系列占比77%的数据更说明,市场愿为品价比买单。

零跑凭什么获Stellantis集团15亿欧元战略投资?-有驾

三、 全球巨头看中的“技术外溢”价值

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的评价一针见血:“零跑能用1欧元做出别人3欧元的效果。”这解释了15亿欧元投资的底层逻辑:

- 技术互补:Stellantis借零跑电子架构快速补齐智能化短板

- 供应链赋能:零跑自研电驱模块已获Stellantis项目定点

零跑凭什么获Stellantis集团15亿欧元战略投资?-有驾

- 出海加速度:依托Stellantis全球130国渠道,零跑T03在欧洲斩获“每公里续航成本”冠军(82欧元/公里)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中国一汽。双方合作远非简单技术授权——联合开发新能源平台、共享四叶草架构、探讨零部件供应。央企需要零跑的“技术快反能力”,零跑则借一汽规模效应进一步摊薄成本。这种双向赋能,让零跑从整车制造商升级为“技术方案供应商”。

四、 盈利模式的三级火箭

零跑的财报揭开更精妙的商业设计:

零跑凭什么获Stellantis集团15亿欧元战略投资?-有驾

1. 基础层:整车销售毛利率突破8%(2024Q4)

2. 跃升层:零部件外供创造高利润增量(如Stellantis订单)

3. 爆发层:技术授权费(四叶草架构已开放四种合作模式)

随着B系列(10-15万元)和D系列豪华车上市,配合海外市场(2025目标5万辆),规模效应将引发质变。当自制零件年产百万套时,成本曲线将陡峭下探——这正是零跑敢于承诺“2025年继续低毛利定价”的底气。

站在零跑九周年工程师大合影前,朱江明的话意味深长:“慢就是快。”当行业追逐炫酷概念时,他们埋头把门把手控制器集成进芯片;当对手烧钱营销时,他们将60%人员投入研发。这种“技术长期主义”终获回报:2024年提前实现季度盈利,2025上半年以22.2万辆登顶新势力销冠,超17200台的出海战绩更让中国技术闪耀欧洲。或许汽车产业的竞争本质从未改变——谁掌握核心部件的定义权,谁就握紧下一个时代的方向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