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上兜兜转转,最让我觉得意外的,反而是这次广汽埃安发布的i60官图。你知道吗?这车的外观真是拿出几张图片给朋友看,谁都得夸一句还不错。特别是那长得挺漂亮的车头设计,比起埃安以往一贯的风格,变得更有质感。说实话,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觉得它那微微拉长的车身比例,确实比之前的AION V之类的车型好看。倒不是我偏爱大车,但我总觉得车身线条再短点,可能会更漂亮。
尺寸方面,4685mm长,1854/1876mm宽,高1660mm,轴距2775mm。这个尺度在A级SUV里算正常,甚至偏大一点,但我猜,空间不会差到哪里去。毕竟,轴距大点,后排腿部空间自然会更宽敞。试想,平常接送朋友或者带家人出去,小孩坐后面,那点空间多重要。有人可能说:你别盯着尺寸,实际体验才重要。没错,但光从参数看到空间感觉,还挺靠谱。
动力上,分增程和纯电两种配置。
(这段先按下不表)
增程版配的是74kW增程器,我觉得这个功率,差不多在家用车里还能算够用。毕竟,增程车的重心在油电结合,既避免纯电续航尴尬,又不用担心充电那么麻烦。纯电版则是165kW/150kW两款电机,跟AION V的霸王龙挺像的。其实我一直觉得,纯电车的动力,除了劲爆的数字,开起来的真实感才重要。稳不稳、线性不线性、加速的顺畅度,这些才是内核。
你要问,续航怎么样?我感觉纯电版续航能达到估算的茉莉花级别,估计能跑个400多公里。你试试,跑高速、空调开大点,能到350左右,算厚道。市场上这价位标榜续航的,像我朋友开的某品牌SUV,百公里耗电能到18度左右,也算合理。不过我估计行业平均这个价位比拼续航,真是个水深问题。
还有配置方面,现场我就想到,他们提供激光雷达、天窗、半隐藏式门把手,这些配备对我而言,是真加分。许多车型,配置就像布丁,能想象到的都堆了进去。
(这段先放一放)
至于颜值,话说星球最美的称号,咱们得冷静点。有人一见就说:比霸王龙好看多了。这是事实,但我更关心的是,消费者能被这颜值打动到什么程度。有人在朋友圈留言:车大灯像GS4MAX,虽然细节不同,但感觉挺像的。其实各家设计越来越虎头虎脑,你说哪个比较有个性?我倒觉得,跟零跑外观比,还是多点特色。谁让年轻人对范儿这事越来越挑剔呢。
这里我还得跳个题,市场里SUV那么多,为什么还愿意买一台A级SUV?除了空间、价格,最在意的还是颜值和配置。毕竟,这车不是跑比赛的,也不是越野专家,看得是第一眼就喜欢。从这点看,AION i60的颜值差别不大,尤其前脸那点新意,得看它实际表现。
至于我自己,还是挺期待的。毕竟,之前有朋友买的某品牌纯电SUV,续航时常说谎,才跑个百公里耗电13度,实际用起来会比这个数字高出不少。真不知道他们是否算过百公里用电成本。我算过,电费平均每度0.6元左右,百公里耗电13度,就是7.8元左右,不考虑磨损和维护。这个开销,还能接受吧?保值率就另说了。传统上,新能源车(尤其是刚起步的品牌)保值线大概在45%左右,我估算AION i60到头可能还在这个范围内。没细想过这点,先说到这里。
我还想到,别的车里那些配置到底能用多长时间?比如激光雷达,虽然号称未来感十足,但实际用不多久,它是不是会用才是真问题。
(这段先不展开)
这让我想到,汽车是个活的生态,研发加载的不只是技术,还是市场、消费者和供应链的博弈。就像我们平常买菜,有人喜欢爽快点买,到最后发现,那个新鲜的蔬菜,保存不好也就浪费了。汽车也是这样,不能光看硬件,还要看两点:一是,肉在不在,二是骨架硬不硬。
供应链这玩意儿,跟买菜一样,食材新鲜,有保障,菜做出来才香。去年我翻了几份财报,发现大部分车企那供应链紧绷得要命,特别是芯片、锂料这样关键货。一次我跟修理工聊,他说:你知道吗?去年一款热门车型的摄像头,换个零件得等三个月。这就是供应链的钱途与限制。
(这儿也先不展开,车还得开一段)
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最大区别不是动力出奇,而是供应链和研发成本。新能源中,电池的研发投入巨大,又要保证安全、长续航、快充,还能成本控制,这条路走得真的不容易。就像我朋友说:你家电瓶要过关,别的部件都能搞定,关键还是那块。—说得有道理。
回到这个颜值是否能撑起市场问题。你觉得呢?既然这么多车型都在颜值战上打转,那AION i60未来能不能突围,除了看它的实际体验,还得看潜在用户能被这个颜值留住。像我一个喜欢晚上开车走街串巷的朋友,说:我最爱那种‘后排很宽’的感觉,座椅舒服,就算开个两三年,感觉也挺值。听得我心里一动。
好了,不打扰你总结了,毕竟,最后一定会有人问我:你觉得它未来会不会爆?我还真不敢说,只是觉得,这个市场变化快,谁都可能出奇招。就像那次新车首发,我看到一段对话,销售说:你知道吗?最大卖点其实是它的车内氛围。我心想,这能赢嘛?但也许就差这点。
那你觉得,这颜值能真正影响到你下一台车的选择吗?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