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全世界卖得最好的车干出来了,然后,工程师们纷纷离职。这个细节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去年,Model Y的销量全球第一,几乎每个品牌都盯着它的背影看。结果呢,现在项目经理在领英上一篇小文章,无声无息地宣布离开。对比一下,皮卡Cybertruck的项目负责人也在最近闪人。这两人不约而同,都是在这些名车登顶之后离开。不止这两个,我还翻了下笔记,早期的Model 3项目经理,甚至Model S和X的领导人,也都早早挥手说拜拜。这个阵容,能不让人觉得微妙吗?
如果你细想,特斯拉这几年里最赚最能打的亲儿子们,背后的人,全都不在了。这么一排开国元勋,在车子达到巅峰、名垂青史之后,纷纷解甲归田。难不成是因为仗打完了,天下太平了吗?我觉得不大可能。兵荒马乱才是常态,怎么会突然觉得没事做?或者是不是,因为他们觉得硬骨头都啃完了,剩的小活算不上挑战?我一开始这么想。毕竟,从无到有的突破,能做到7、8年、甚至十几年,凭他们的自我认知,怎么可能只会修修补补?我以为,那些能引领技术潮流的人,骨子里都是热爱干一票大事的。
这也是我猜的。对,大事二字背后暗藏玄机——他们追求的是创造。想到这点,我又有点犹豫。就像我这次翻包发现一张早年的模型车图片,那个时候它还没投产,纯粹是设计师的梦想。这个梦想对某些人来说,远比薪水重要。你问我:他们是不是觉得做车像拼积木没意思?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是的。
我还想象着工程师们的心情。或许,很多人在岗位上,都在追求那种天下无敌的成就感。像我认识的一个机械工程师朋友,他说:我一开始就是为了搞点新鲜玩意,觉得让时间去磨合、不断优化,才叫人生的乐趣。他其实不是对日常繁琐工作感兴趣,而是对于突破极限这种成就感的渴望。这种渴望,恐怕打造Model Y的工程师们都深有体会吧。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个统计——全球汽车行业的工程师,大概30-40%在二线、三线岗位磨合。顾名思义,他们负责维护、调试、优化,日复一日。能真正扔掉维护、修补这个标签,去追逐更宏大的目标的,可能屈指可数。而特斯拉的核心人物,可能就是这些真正追求创新突破的人。你们说是不是?
特斯拉这个公司,能有今天的市场位置,离不开一批天才工程师的努力。问题是,这些天才一旦达到了某个臻境之后,会选择安享晚年,还是继续寻求新的天花板?
这让我又想到一个问题:特斯拉的是不是意味着天花板越抬越高,而留在阵中的精英们则越跑越少?或者说,这些核心人物的流动,反而成了企业的宝贵财富——一种不断刷新创新血液的方式。
跳槽也并非没有风险——他们带去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精神。如果他们走了,能不能带出创新的火种?其实也说不定。毕竟,很多人都喜欢说上海车展那天,我朋友在特斯拉投了简历,结果呢?还真有人去了,开始组建团队做新想法。
回到问题本身,创新和稳定,是不是一种天平?我总觉得,两者很难兼得。你把车做到极致,站在行业前沿,意味着你必须不断挑战自己,不断投入。那些老将善于守成,善于优化产品,但面对新的技术潮流,比如自动驾驶升级或者电池革命,他们能不能持续突破?这是个未知数。
特斯拉的人才流失是不是笑话?我觉得,不如说是一种自然选择。没有离职,又怎么知道未来想要什么?而且,回头想想,一辆车的制造,绝不是孤军奋战的产业,也像一台庞大的机器,而核心人物只是一部分齿轮。失去他们,甚至还能找到更合适的人加入,只要企业保持那份创新驱动力。
而且我还知道一件不好意思说的事,特斯拉的供应链其实挺脆弱的。用生活比喻,就是你买个包包,皮料不保,打折时买的便宜货,实际用着就差。电子元件、电池原材料都是挂钩的,一旦出现问题,整车就像个瓷器,碎了就碎了。特斯拉的供应链管理,其实还在不断完善中,经历了缺芯、涨价的痛,大家都看得出来。
这让我疑惑,这是企业太依赖明星工程师带领的路线图,却忽略了产业链稳定性?还是说,特斯拉其实有一套看不见的稳定机制?毕竟,早期的爆发,靠的是创新逐步打天下。目标从快变稳了,还是快中求稳?我猜,可能模型还没有完全定型。
说完这些,我又在想,最终谁会成为下一代领头人?还是说,特斯拉的精神本身,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人,而是一种不断追梦的文化?要是如此,也许不用太担心人才流失。
还是有个奇怪的问题:像我这样普通的车迷,能不能看出汽车行业的暗流?哪个品牌的工程师正在筹划新革命?或者说,未来会出现一批被离职工程师带着新技术,跑到别家成立新公司的情况?这,好像也挺激动人心的。
最终,刚才我想着,特斯拉的核心团队离开,也许是个暂时的危机,但更可能,是种重生的前奏吧。没有那些天才的聚焦创新,也许它还能变得更灵活。真正的创新,是不断裂变,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还剩个疑问:下一次骨干的离职,会带出什么新花样呢?我还真有点期待。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